[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启动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8453.7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傅金祥;刘守勇;由昆;赵玉华;马兴冠;唐玉兰;张荣新;周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王德荣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启动 缺氧 氧化 生物 滤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的生物脱氮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启动的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生物脱氮方法。
背景技术
氮素存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废水脱氮技术已成为水污染控制的关键。生物脱氮是废水脱氮技术中最经济、实用的脱氮技术。传统的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主要是氨氧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再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最后由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以此理论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一、工艺流程长,需要单独设置反硝化池。二、硝化细菌增殖缓慢,在反应器中容易被淘汰。三、絮状污泥浓度低,导致反应器负荷难以提高,处理能力差。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发现大量缺氧氨氧化现象,缺氧氨氧化细菌能够直接以为电子供体,以为电子受体,将和转变为N2,这为开发简捷的污水脱氮工艺提供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启动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技术,该技术将缺氧氨氧化细菌应用到污水脱氮技术中,实现了氮素的最简短脱氮,解决了传统生物脱氮技术耗能大,需要大量的有机碳源、中和剂,产泥量大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快速启动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接种厌氧反硝化生物膜生物滤池,反硝化生物膜培养好后,转为培养缺氧氨氧化菌的缺氧环境;
(2)以无机碳NaHCO3为碳源,NH4Cl作为氨氮的氮源,NaNO2作为亚硝态氮的氮源,KH2PO4为磷源,pH值控制为弱碱性;低基质浓度,温度为常温;投加羟胺,诱导接种污泥向缺氧氨氧化生物膜转变;
(3)反应器为采用生物滤池,滤料为陶粒。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中投加羟胺或者联氨,可实现接种污泥向缺氧氨氧化生物膜的快速转变;
2.本发明中缺氧氨氧化脱氮具有的突出优点,主要表现在:氨直接作反硝化的电子供体,可免去外源有机物,既可节约运行成本,又可防止二次污染;供氧能耗下降;反应中产酸量大为下降,产碱量为零,节省中和所需的化学试剂,降低运行费用;产泥量低;
3.本发明利用缺氧氨氧化细菌脱氮,实现了氮素的最简短脱氮;
4.本发明可快速启动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图
图中标记为:1-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方法步骤如下:
(1)接种厌氧反硝化生物膜生物滤池,反硝化生物膜培养好后,转为适宜培养缺氧氨氧化菌的缺氧环境;
(2)以无机碳NaHCO3为唯一的碳源,NaHCO3另一方面起到调节反应器pH值的作用,pH值控制为弱碱性,NH4Cl作为氨氮的氮源,NaNO2作为亚硝态氮的氮源,KH2PO4为磷源,同时,为保证所培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可投加适当微量元素;低基质浓度,温度为常温;投加羟胺,诱导接种污泥向缺氧氨氧化生物膜转变;
(3)反应器为采用生物滤池,滤料为陶粒;
本发明中设有流量计2,流量计2设置在污水进水口与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1之间,污水在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内脱氮后经出水口流出。
实施例
常温下,水力停留(期间第64d提高一次水力负荷);pH值控制为弱碱性;通过密封所有容器,控制溶解氧(DO)。
由于羟胺和联氨是缺氧氨氧化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并可以诱导缺氧氨氧化生物反应进行,因此在启动缺氧氨氧化试验阶段向试验原水中投加羟胺或者联氨,实现了接种污泥向缺氧氨氧化生物膜的快速转变。
采用反应器为生物滤池,滤料采用陶粒。
接种反硝化生物膜,运行培养出缺氧氨氧化菌,可达到较理想的脱氮效果,实现了快速启动缺氧氨氧化生物滤池。
本发明成功启动时间为100天,稳定运行期间,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在85%、95%和65%,容积负荷达0.07kgN·m-3·d-1,脱氮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4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膏沉淀-氧化沉砷-中和铁盐共沉污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酸钴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