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冷却水管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8900.9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0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向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超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钟廷良;徐文 |
地址: | 226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铸钢 模具 冷却 水管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冷却水管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预埋无缝钢管浇铸到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冷却水管的制作方法是通过先铸造模具铸钢本体,然后二次浇铸不锈钢波纹管的工艺。
即首先浇铸作为模具主体的铸钢件;其次,将不锈钢波纹管弯曲成贴合模具主体型面的冷却水管;最后通过二次浇铸一层铝合金将不锈钢波纹管覆盖并固定在模具主体。其存在缺点是:该过程不但工艺步多,不锈钢波纹管和浇铸的铝合金的成本都比较高,而且因为二次浇铸的铝合金存在收缩,与铸钢材质的模具本体之间有收缩缝,降低了冷却效果。另外二次浇铸铝合金时易导致铸件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工序少、制作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冷却水管制作工艺。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内饰铸钢模具冷却水管制作工艺,其创新点在于该工艺步骤为:首先将无缝钢管弯曲成与模具型面相符的形状制成冷却水管;在冷却水管外粘接一定厚度的泡沫板;将带泡沫板的冷却水管置于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浇铸的砂型中;最后进行浇铸,浇铸的铸钢材料在形成模具主体的同时,取代泡沫板覆盖并固定冷却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无缝钢管的壁厚为8-10mm左右。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在无缝钢管外部的铸钢材料厚度在3-5mm之间。
以上加工工艺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由无缝钢管制成的冷却水管与模具主体熔为一体,故热传导损耗几乎为零,从而实现模具的良好冷却。且一次浇铸成型,工序少,制作成本低,铸件的质量也稳定,不存在二次浇铸所导致的铸件变形。
无缝钢管的壁厚在8-10mm之间,而包覆该无缝钢管的铸钢材料厚度在3-5mm之间,在保证冷却水管固定的同时,避免铸钢材料在浇铸时造成冷却水管的融化变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工艺步骤为:
第一步,进行冷却水管的加工:首先用泡沫材料加工出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主体的泡沫模型,根据模具主体型面状况在泡沫模型上画出冷却水管分布位置,并根据位置加工出冷却水管定位槽,以该冷却水管定位槽为基准,将厚度为8-10mm的无缝钢管进行弯曲,使其能够嵌入定位槽内,实现与泡沫模型基本贴合;
第二步,在弯曲好的冷却水管外粘接泡沫板,泡沫板的厚度在3-5mm之间;
第三步造型,将粘接好泡沫板的冷却水管置于进行汽车内饰件铸钢模具浇铸的砂型中,并使得其距模具型面的距离在30-35mm之间
第四步浇铸,铸钢材料注入砂型内形成模具主体,并取代泡沫板覆盖并固定冷却水管,包覆冷却水管的铸钢材料厚度即泡沫板的厚度3-5mm,该厚度的钢水包覆冷却水管时,既能保证冷却水管的固定,又能避免其在浇铸时造成冷却水管的融化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超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超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9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各向异性粘结稀土永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保型液体挤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