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粉盒的密封机构及采用该密封机构的碳粉盒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9501.4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6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红;曹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51907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粉 密封 机构 采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粉盒的密封机构及采用该密封机构的碳粉盒。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7650097,公开了碳粉盒的密封机构及采用该密封机构的碳粉盒。
如图1所示为该现有技术所采用碳粉盒的截面示意图;碳粉盒21内储存有碳粉T,碳粉盒21上设置有外筒23,外筒23内设置有内筒30和弹性元件43,外筒23的一侧开设有碳粉供应口25,内筒30的一侧开设有碳粉出口32。在碳粉盒的工作过程中,内筒30被外力推向右滑动,此时内筒30上的碳粉出口32与碳粉供应口25对接;碳粉盒21内的碳粉T被输送到外筒23后,通过外筒23上的内筒30,从碳粉出口32和碳粉供应口25流出;在外力撤销后,内筒30在弹性元件43提供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回复,此时碳粉出口32不与碳粉供应口25对接。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保证内筒30能在外筒23内自由滑动,内筒30与外筒23之间必须保留一定的间隙;由于碳粉T的粒径很小,在碳粉出口32与碳粉供应口25不对接时,碳粉T极有可能从内筒30与外筒23之间的间隙流出。为防止在碳粉出口32与碳粉供应口25不对接时,碳粉T从内筒30与外筒23之间的间隙流出,在内筒30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密封元件40,该密封元件40可采用一种既可使内筒30在外筒23内自由滑动、又可防止碳粉从内筒30与外筒23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材料,该材料可以是一种海绵。
该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对密封元件的材料要求较高;当密封元件材料密度较大时,能很好地防止碳粉流出,但弹性较大,内筒在外筒内滑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应较大,内筒滑动困难;当密封元件材料密度较小时,密封元件材料弹性较小,内筒在外筒内滑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小,但密度较小的材料密封性能较差,碳粉容易泄漏出来;同时,内筒外圆周上的密封元件在外筒内多次滑动后,密封元件容易磨损,影响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碳粉盒的密封机构及采用该密封机构的碳粉盒,以解决现有碳粉盒的密封机构因内筒与外筒之间设置的密封件在内筒与外筒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摩擦状态而导致相对滑动困难和密封件容易磨损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粉盒的密封机构,包括内筒,与内筒相对滑动的外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碳粉出口,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碳粉供应口,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其特征是,所述内筒碳粉出口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内筒台阶面,所述外筒碳粉供应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两内筒台阶面相对应的外筒台阶面,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各内筒台阶面与外筒台阶面之间。
一种碳粉盒的密封机构,包括内筒,与内筒相对滑动的外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碳粉出口,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碳粉供应口,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其特征是,所述外筒碳粉供应口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外筒台阶面,所述内筒碳粉出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两外筒台阶面相对应的内筒台阶面,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各内筒台阶面与外筒台阶面之间。
所述内筒台阶面和外筒台阶面设置在所述内筒与外筒相对滑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上。
所述相对滑动为平动,所述内筒台阶面与外筒台阶面在平动方向上配合压接。
所述相对滑动为转动,所述内筒台阶面与外筒台阶面在转动方向上配合压接。
还包括内筒回复件,在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内筒在内筒回复件作用下使所述碳粉出口与所述碳粉供应口错位关闭;在使用状态时,所述内筒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使所述碳粉出口与碳粉供应口对接。
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内筒台阶面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台阶配合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内筒台阶面和外筒台阶面有多个,各内筒台阶面和对应的外筒台阶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内筒回复件为设置于内筒上的第一磁性元件和设置于外筒上的与第一磁性元件产生相互磁力作用的第二磁性元件。
所述内筒回复件为两端分别抵接于内筒和外筒上的弹性元件。
一种碳粉盒,其内容纳有碳粉,其特征是,还包括上述密封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9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响应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上电掉电静音一体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