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流驱动装置及其适用的空调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0985.4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玮;邹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24F11/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驱动 装置 及其 适用 空调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流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量测流量的气流驱动装置及其适用的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例如计算机或是服务器等,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些电子装置中,散热能力的优劣往往影响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产品的使用年限,因此为了提高这些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皆会在这些电子装置的内部或是其所处的环境空间中额外设置利用空气来进行冷却降温的一散热机制。
空调设备即是其中一种的散热机制,其设置在电子装置所处的环境空间中,当电子装置运行而产生热能,使得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对提高时,空调设备便吸收热空气,并将其冷却后排出至该环境空间中,借此降低电子装置的温度。
然而由于空调设备可能会因故障或是使用年限过久,导致排出的风量减小而无法满足本身所在的环境空间的散热需求,进而使得该环境空间内的电子装置产生过热而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发生烧毁的情形,故为了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目前空调设备皆会有测量出风量的设计,即在本身排出冷却空气的出风处或是流道上设置多个风速计,以分别测量出风处或是流道上多个检测点的风速,再将检测结果传送至空调设备的一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可将多个检测点的风速进行平均,进而推算出目前空调设备的出风处或是流道上的风量为何,如此一来,当出风量不足时,控制电路便可相对地调整空调设备的出风量,或是通知使用者目前空调设备有出风量不足的情况发生。
虽然现有空调设备确实可以利用多个风速计而测量出风量,然而因利用多个风速计来得知每个检测点的风速,再将多个检测点的风速进行平均,以推算出风量的方法较耗费时间,且较不精准,因此当现有空调设备欲应用于例如由多台电子装置同时设置于同一环境空间中而构成的数据中心(datacenter)时,由于该环境空间的散热需求大幅提高,因此相对需要可快速且精准算出排风量的空调设备,借此对应各种不同的散热需求时,该空调设备便可实时反应,故现有空调设备便会因测量风量值的方法较为耗费时间且不精准而无法适用。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量测流量的气流驱动装置及其适用的空调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量测流量的气流驱动装置及其适用的空调设备,以解决现有空调设备因利用多个风速计来推算出风量,而具有耗费时间及不精准等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例为提供一种气流驱动装置,适用于空调设备,且包含:导流元件,接收一气流,且具有导引该气流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相异,使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的气压具有差异值,以利用差异值计算出气流于气流驱动装置内的流量。
本发明的另一较广义实施例为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包含:壳体;热交换装置,设置于壳体内,以将第一气流热交换成第二气流;气流驱动装置,用以引导第二气流排出空调设备,且包含:导流元件,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相异;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检测于第一开口的气压;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检测于第二开口的气压;以及控制电路,接收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并依据检测结果计算出第二气流于气流驱动装置内的流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量测流量的气流驱动装置及其适用的空调设备,通过气流驱动装置内设置有导流元件,且导流元件具有开口面积相异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使得控制电路可依据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两者之间因开口面积相异所产生的压力差值而直接推算空调设备的气流驱动装置内的实际风量,本发明的空调设备实具有可快速且精准得知风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其为图1所示的气流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空调设备
10:壳体
100:入风口
101:出风口
11:热交换装置
12:气流驱动装置
120:导流元件
121:叶轮
122:涡壳
123:第一开口
124:第二开口
125:第二导引通道
126:侧边通道
127:容置空间
128:第三开口
129:流道
130:第一导引通道
131:第四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0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万向节机构
- 下一篇:离网型风力机变桨轴承结构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