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放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中药复方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1323.9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1/00;A61P1/08;A61P1/14;A61K3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化疗 消化道 反应 中药 复方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放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化疗药物在抗癌的同时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较多见,尚有嗳气、呃逆、脘腹饱胀、腹痛、腹泻等。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感,甚至有些病员放弃化疗,而失去治疗时机。而且,严重的消化道反应持续过久,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不但对机体健康带来不利,也给周期性化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引起消化道反应的常见化疗药有: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鬼臼乙叉甙、丝裂霉素、氨甲蝶呤、羟基脲、5一氟脲嘧啶、博莱霉素、长春新碱、瘤可宁、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环亚硝脲、甲氮咪胺、表阿霉素等。其中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生率为65%~85%左右,顺铂几乎达100%。目前应用的抗呕吐药物不但药效不确切,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以中药治疗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呕吐”、“呃逆”、“泄泻”、“腹痛”范畴。肿瘤化疗的恶心呕吐机制是多环节的。一是与呕吐中枢和中枢化学感受器有关,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外侧缘,网状结构的神经传导介质是组胺H1、毒蕈碱和多巴胺受体类物质,易受化学药物的毒性影响。人体的胃肠道内有着丰富的迷走交感传入神经末梢,当受到某些理化或生物因子刺激后,即产生多种介质,作用于胃肠道的受体或传入神经,亦可直接循血液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呕吐激发部位,再由传出纤维通过迷走、交感、膈神经及支配咽喉的脊神经而起作用,产生恶心、呕吐、呃逆等反应。二是化疗药物可直接损伤消化道粘膜,引起消化道粘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炎症反应,并引起消化液及消化酶的分泌减少等,从而引起腹痛,腹胀,腹泻。三是药物损害消化道上皮细胞,造成细胞营养不良,粘膜发育不全,更新受到抑制。四是精神心理上的刺激。化疗药物所致的消化道反应的中医病理主要为脾胃运化、升降机能失常。而引起这一病理改变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化疗药物的毒性不一,有的属湿热郁毒之性,入体后损胃伤脾,甚则损伤胃阴,而致纳呆,呕逆等;有的性寒伤气伤阳,致脾肾气虚或阳虚,吐泻者;有的可壅滞脾胃之气机,使运化缓慢,腹胀纳呆;甚则水谷内停,聚而为痰,痰饮停胃而致恶心呕吐痰涎者。其次是患者病体的病理基础,也是决定化疗后各种不同证型的重要因素。总之化疗药物的消化道反应有虚有实,或为虚实夹杂,病性有寒有热。湿热或寒湿药毒留滞中焦脾胃,阻滞气机,或耗伤胃气、胃阴、胃阳,以致脾胃升降失司,腐熟、运化、吸收水谷精微之功能受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化疗后消化系统的副反应出现较快,其临床表现可见胃脘饱胀,食差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呃逆,口腔粘膜破溃疼痛,进食受限,腹胀,腹痛,腹泻,苔腻,脉滑。
本申请发明人曾于2004年申请了“一种抗肿瘤辅助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并获得了授权(专利号ZL 200410040692.9)。在此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人继续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进一步优化配方,发明了具有更好疗效的配方,即本发明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放化疗消化道反应的新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健脾、降逆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放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舌淡或淡红,脉沉细或滑等症,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善放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它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藿香1-7份, 姜半夏1-7份,砂仁1-7份, 茯苓2-8份,
太子参7-13份,白术2-8份, 木香1-7份, 隔山撬1-7份,
鸡内金2-8份, 麦芽2-8份, 糯米藤7-13份,甘草0.7-1.3份。
所述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可优选为:
藿香2-6份, 姜半夏2-6份,砂仁2-6份, 茯苓3-7份,
太子参8-12份,白术3-7份, 木香2-6份, 隔山撬2-6份,
鸡内金3-7份, 麦芽3-7份, 糯米藤8-12份,甘草0.8-1.2份。
所述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可进一步优选为:
藿香3-5份, 姜半夏3-5份,砂仁3-5份, 茯苓4-6份,
太子参9-11份,白术4-6份, 木香3-5份, 隔山撬3-5份,
鸡内金4-6份, 麦芽4-6份, 糯米藤9-11份,甘草0.9-1.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13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