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纺细纱牵伸工艺及其牵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2242.0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季晓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一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28 | 分类号: | D01H5/28;D01H5/72;D01H5/7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117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纺 细纱 牵伸 工艺 及其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纺细纱工序中的牵伸工艺及其牵伸装置,属纺织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环锭细纱机的功能是通过牵伸的作用,将喂入较粗的须条(粗纱)拉长拉细到所设计的细度,形成成品纱线,供针织或机织织布所用。
环锭细纱的牵伸形式有平行牵伸、V形牵伸等,无论何种牵伸形式,就牵伸对象而言,现有牵伸工艺的形式有两种,其一为单须条牵伸,即整个牵伸过程针对单根须条进行;其二为双须条平行牵伸,即整个牵伸过程针对两根平行的须条进行。
其中双须条平行牵伸工艺过程如下:
将两根粗纱须条平行喂入细纱机的后钳口;继而平行送入中钳口进行第一道牵伸;
牵伸后的两根须条再平行送入前钳口进行第二道牵伸,牵伸后的两根须条由前钳口输出合并为一股,并经加捻成纱、成筒。
上述两种牵伸工艺形式对牵伸对象的作用原理是一致的,双须条牵伸只是单须条牵伸的简单叠加,即在同一牵伸装置的作用下,对双根须条进行相互独立的牵伸。两种牵伸工艺形式在后区摩擦力界布置上主要依靠的是粗纱自身的捻回作用,即通过粗纱自身捻回使须条中纤维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力,阻止纤维的过早变速,从而降低牵伸附加不匀的程度。当握持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粗纱捻回越大,纤维间的联系力越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越有利。由于粗纱自身捻回的增加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粗纱机的生产效率、细纱牵伸装置的控制能力等,因此,这两种牵伸工艺在牵伸过程中对纤维运行的控制能力受到制约,且对原料和粗纱自身结构有较高的要求,成纱均匀度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牵伸工艺在后区控制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牵伸工艺形式,不仅能较好地改善后区的牵伸能力,而且可进一步提高前区的牵伸能力,提高成纱的均匀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实现上述牵伸工艺的牵伸装置,该装置设计巧妙,该装置可提高成纱的均匀度,减少成纱毛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棉纺细纱牵伸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根粗纱须条平行喂入细纱机的后钳口;
后钳口送出的两根须条沿对称轴线顺其捻回方向螺旋扭转2~3圈后再送入中钳口进行第一道牵伸;
牵伸后的两根须条再平行送入前钳口进行第二道牵伸,牵伸后的两根须条由前钳口输出合并为一股,并经加捻成纱、成筒。
扭转后的两根须条经一分隔棒分隔后送入中钳口。
所述分隔棒位于中钳口中后部,与中钳口的间距为0.8~1.2mm.
中钳口输出的两根须条经双眼集棉器集束后平行送入前钳口。
本发明的细纱机牵伸装置,包括双眼喂入喇叭口、后钳口、中钳口和前钳口,每个钳口分别由上、下两个罗拉组成,在后钳口与中钳口之间装有分隔棒,在中钳口与前钳口之间设有双眼集棉器。
分隔棒可从须条的上部插入或从下部插入,该分隔棒活动(以保证须条顺利通过)插装于分隔棒支架上,分隔棒支架设置在细纱机上。上销是细纱机原有结构,安装在中钳口的中上罗接上。
分隔棒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可采用一弯折状结构,一侧活动插装在分隔棒支架内,另一侧伸于中钳口后部,并尽量靠近后钳口,分隔棒支架设有适于安装分隔棒的插孔和适于上销连接的安装槽。
双眼集棉器设有两个集棉通道,该双眼集棉器通过活动连接在细纱机上。
双眼集棉器上部设有安装孔,它通过一挂勾连接于摇架体上。
本发明的细纱机牵伸装置是在现有的细纱机上增加相应部件即可,适用各种型号的棉纺细纱机,即在细纱机相应钳口位置分别增设了分隔棒和双眼集棉器,其它工艺参数不需要特别调整,即可进行相应的牵伸工艺,即可达到改善成纱均匀度及减少成纱毛羽的目的。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在现有牵伸装置的基础上,采用双须条喂入,在牵伸后区将两根须条沿共轴顺粗纱捻回的方向螺旋扭转,形成附加扭矩,并用分隔棒进行分隔,保持螺旋扭转不变。须条进入牵伸前区后恢复为平行牵伸。由于后区增加了附加扭矩,牵伸过程中在粗纱自身捻回和附加扭矩的共同作用下,摩擦力界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纤维运行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牵伸附加不匀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在附加扭矩的作用下,后区对粗纱捻回的解捻作用得以缓解,可有较多的剩余捻回进入牵伸前区,使前区牵伸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粗纱捻回的作用,来提高对纤维运行的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改善成纱均匀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一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一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2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筒洗衣机
- 下一篇:一种仿棉涤纶短纤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