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腔消声型带热回收双向通风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2347.6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友;葛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兴友;葛丽芳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2/00;F24F13/28;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 型带热 回收 双向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腔结构的消声型带热回收的双向通风器,尤其涉及一种通风系统送排风用的通风器。
背景技术
通风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其中应用于民用建筑的通风器对噪声的要求比较高,需考虑设备自身的消声技术,然而现有技术的通风器的消声装置一般体积均比较大,应用于住宅建筑中时往往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现有市场上也有应用于住宅建筑的小体积的通风器,但其消声量很小,消声效果不佳。另外对于既要求机械送风又要求机械排风的通风系统,选用带有热回收的通风器具有节能意义,现有市场上带热回收的双向通风器,对送风仅进行简单过滤,且都是设置全热交换纸芯进行热回收,热回收效率较低,在高湿地区,还可能因为湿交换过大容易造成纸芯破坏而影响送风空气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消声量、提高热回收率且可以进一步净化送风空气质量的双向通风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多腔消声型带热回收双向通风器,包括具有送风进、出风口和排风进、出风口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内设有送风过滤装置、送风消声腔、排风消声腔、腔间隔板、送风全热交换通道、排风全热交换通道、送风显热交换通道、排风全热交换通道、送风机和排风机,所述的送风过滤装置、送风进风口、送风消声腔、送风机、腔间隔板、送风全热交换通道、送风显热交换通道和送风出风口依次相通,所述的排风进风口、排风显热交换通道、排风全热交换通道、腔间隔板、排风机、排风消声腔和排风出风口依次相通,所述进风口、出风口联接于箱体上,所述通风机联接于腔间隔板,腔间隔板联接于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包括一个送风进风口、三个送风出风口、三个排风进风口和一个排风出风口,送风进风口与箱体之间设有过滤装置,所属的进风过滤装置为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冷触媒过滤网或光触媒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设有送风全热交换通道、排风全热交换通道、送风显热交换通道和排风显热交换通道,送风全热交换通道与排风全热交换通道之间设有全热交换面,送风显热交换通道与排风显热交换通道之间设有显热交换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风消声腔与所述箱体的盖板之间有微穿孔板和消声材料分隔,所述的排风消声腔与所述箱体的盖板之间有微穿孔板和消声材料分隔。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消声腔与所述箱体的盖板之间设有电控腔,电控腔设有电路板和电气接线柱。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以薄金属板作基板,内表面贴有多孔吸声材料,外表面附有防腐防锈漆。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盖板内表面设有一层多孔弹性吸声材料。
本发明中的通风器采用依次相通的送风进风口、送风消声腔、腔间隔板、送风全热交换通道、送风显热交换通道及送风出风口横截面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送风消声量,同时依次相通的排风进风口、排风显热交换通道、排风全热交换通道、腔间隔板、排风机、排风消声腔及排风出风口横截面的变化,大大提高了排风消声量,另外送风消声腔与排风消声腔内表面均附有多孔密闭消声材料,进一步提高了消声量,特别是送、排风机与箱体盖板之间设有贴消声材料的微穿孔板,大大改善了箱体盖板方向的消声效果,采用腔间隔板与通风机联接后再联接于箱体内,适应了同一箱体应用不同通风机的联接要求,在送风进风口与箱体间留有设置过滤装置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空气过滤净化要求选用灵活多样的过滤装置,增强了带热回收的双向通风器的空气净化功能,从而延伸了本装置的使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产品平面图(不含9、10、11、12、13配件)。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编号为15的配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编号为14的配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编号为4的配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编号为4的配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产品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友;葛丽芳,未经李兴友;葛丽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 下一篇:一种无线局域网切换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