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的检测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2620.5 | 申请日: | 201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守昌;傅世泽;夏瑜镁;郭世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04 | 分类号: | G01R3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曾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印刷 电路板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的印刷电路板,尤其涉及用于便捷地检测印刷电路板的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在很多日常家用电器中,控制电路主要通过印刷电路板来实现相关的应用功能,在这个印刷电路板上,不仅包括各种连接器和电子元件,还包括用于电子元件散热的专用散热器。一般地,将电子元件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大多利用焊锡以SMT(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工艺或DIP(双列直插封装技术,DualIn-line Package)工艺来完成。
然而,在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制造、运送以及产品组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人为因素或外来因素而造成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焊点连接处异常,并进而导致部分电路的功能异常或失效。实际数据统计表明,基于电子元件焊接异常造成终端产品无法正常使用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增加制程成本。
如何设计一种简单易操作的预警电路,以便提早检测出印刷电路板的电路异常情形,降低不良品的发生率,是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亟需考虑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印刷电路板在生产制造、运送和产品组装过程可能出现的上述异常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的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在检测出电路故障时,发出预警信号并易于辨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检测印刷电路板的检测电路,至少包括:电源供应装置,用来向该检测电路提供电源;多个检测组件,分别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特定区域,以检测此特定区域上的电子元件工作是否异常;预警组件,用于当检测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出电子元件工作异常时,发出预警信号;以及多条导线,电性连接电源供应装置、检测组件和预警组件。
其中,检测组件采用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和/或DIP(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封装技术)工艺放置于印刷电路板。优选地,在印刷电路板的四条边上,每条边至少设有两个检测组件。并且,每条边上的两个检测组件分别采用SMT工艺和DIP工艺放置。
其中,印刷电路板的特定区域是其机械应力较大的区域、电路走线宽度最窄的区域或其上的电子元件重量较大的区域。具体来说,印刷电路板中机械应力较大的区域包括连接器所处的位置以及距离印刷电路板螺丝锁附孔最远的位置。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件重量较大的区域包括散热器所处的位置,并且对应于散热器的检测组件,其焊盘直径不大于散热器的焊盘直径。
其中,预警组件是LED指示灯、蜂鸣器或者无线发射装置。
其中,检测电路的导线宽度不大于印刷电路板中电路走线的最窄宽度。
采用本发明的检测电路,将电路中的检测组件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特定区域,例如机械应力较大而容易受损的区域、走线宽度最窄的区域或者电子元件重量较大的区域,易于及时地跟踪检测到印刷电路板可能会发生电路异常的情形。此外,检测电路中的电源供应装置和预警组件与检测组件一起,构成独立于印刷电路板中相关功能电路的检测回路,因此对功能电路所期望实现的既定控制功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如图1所示的检测电路中检测组件的最佳摆放区域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参照图1,检测电路包括导线100、检测组件102、电源供应装置104和预警组件106。其中,导线100用于电性连接多个检测组件102、电源供应装置104和预警组件106,例如,导线100电性连接电源供应装置104和检测组件102,导线100也电性连接预警组件106和检测组件102,而且导线也可以电性连接两个检测组件10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中的导线100的走线宽度不大于印刷电路板上控制电路走线宽度最窄的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