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水下呼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2622.4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3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顾靖华;方以群;时贵玉;鲁刚;姚建;蔺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王裕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水下 呼吸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水下呼吸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潜水医学及水下医学的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首先进行动物实验,然后再过渡到有人试验。之前,我国在动物水下呼吸系统的研制方面一直是空白,国内还没有研制或试制过类似的动物水下呼吸系统。国外在这方面也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物水下呼吸系统,以满足动物在水下的正常呼吸,并具备一定的抗爆性能。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水下呼吸系统,包括气源、供气管路、吊架、卷车、动物水下固定支架、动物水下呼吸器,其中气源、供气管路、动物水下呼吸器依次连接,动物水下固定支架通过吊架和卷车上下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源由气瓶、气瓶阀、气源压力表依次连接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管路由减压器、供气软管、快速接头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物水下呼吸器由呼吸面罩、供气接头、排气单向阀组成,供气接头安装在呼吸面罩中上部,排气单向阀安装在呼吸面罩的底部。
所述呼吸面罩采用泡沫氯丁材料制成,呼吸面罩的双侧表面有透气防水纤维布料相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但不渗水,具有较高强度,通过水中冲击波现场实爆实验证实,该材料可有效防止爆冲后产生的冲击力和剪切力作用。另外,泡沫氯丁橡胶有较好柔韧性,加工制作的呼吸面罩套在动物嘴上时能较好克服动物嘴形不规则及毛发造成的漏气漏水问题。动物水下呼吸器采用了正压供气,使动物呼吸面罩内保持有一定余压,即使面罩少量漏气也能保证实验动物有足够气体供给,而水却不会进入面罩。同时,由于排气单向阀安装在面罩底部,即便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面罩进水,水由于重力作用也会从排气单向阀及时排出到呼吸面罩之外。
所述供气软管采用通径8mm的软管,可承受1000gTNT爆炸冲击。系统成功地采同了小型化快速接头,不但节省了展开时间,而且快速接头能牢固地安装在呼吸面罩上,不影响实验动物的正常呼吸。本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实验动物的特点,将进气阀件安装在动物口鼻近侧端中上部,排气单向阀安装在远侧端的底部,避免了供气系统CO2的滞留。
在一实施例中,本系统动物固定支架的设计考虑到实验的方便性和可调性。由于实验动物种类与大小不完全一致,因此,所述动物水下固定装置为可根据动物大小能够任意调节的装置;所述动物水下固定装置带有四肢扎带,动物四肢的固定采用一次性扎带,既方便又实用。同时,在动物头部固定位置捆绑了加厚的橡胶垫,避免动物与固定装置造成的碰撞损伤。
在设计动物水下固定支架时,还考虑了支架与动物之间配重平衡的问题,使动物使用固定支架实验时在水下略有下沉,即整体重量稍大于固定装置与动物的浮力,这样配重可使实验接近于实际情况。
本发明能很好地满足动物在水下的呼吸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抗爆性能,曾在研究水中冲击伤时得到了应用,以家兔、小猪为实验动物,采用该系统在6m以浅,进行了50g一1000gTNT水下爆炸冲击实验。经84只动物实验证明,该动物水下呼吸系统能承受水中冲击波超压可达5MPa,并可保证动物在水下的正常呼吸。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一种动物水下呼吸系统,包括气源1、供气管路2、吊架3、卷车4、动物水下固定支架5、动物水下呼吸器6,其中气源1、供气管路2、动物水下呼吸器6依次连接,动物水下固定支架5通过吊架3和卷车4上下升降。
所述气源1由40L气瓶11、气瓶阀12、气源压力表13组成;
所述供气管路2由减压器21、减压阀出口压力表22、卡套接头23、单快速接头24、四通快速接头25、三通快速接头26、供气软管27组成;
所述动物水下呼吸器3由呼吸面罩31、供气接头32、排气单向阀33组成,供气接头32安装在呼吸面罩31中上部,排气单向阀33安装在呼吸面罩31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2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