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混配设备及纤维混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4082.3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4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忠;王琪瑢;张其泽;潘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3/00 | 分类号: | D01G13/00;D01G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设备 配方 | ||
1.一种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混配装置(10),设置在所述纤维混配设备的起始端,所述第一混配装置(10)包括用于按比例地容纳不同纤维材料的储料部件(11)、设置在所述储料部件上方的抓料部件(12)以及用于输送纤维的通向下游装置的传送通道(13);
开棉梳理装置(20),布置在所述第一混配装置(10)的下游,所述开棉梳理装置(20)包括用于打散纤维的打散部件(21)以及设置在所述打散部件上方并通向下游装置的出料口(22);
第二混配装置(30),布置在所述开棉梳理装置(20)的下游,所述第二混配装置包括用于收集纤维的集棉仓(31)和用于对所收集的纤维进行混合的混配部件(32),以通过平铺直起的方式混合送入的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棉仓(31)为中空壳式结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混配装置(30)的与所述开棉梳理装置(20)的出料口(22)相连的输棉管道(33)的出口下方,通过所述输棉管道(33)进入所述第二混配装置(30)的纤维逐层铺放在所述集棉仓(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配装置(3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集棉仓(31)侧部并与其相通的输棉通道(34),所述输棉通道(34)与所述集棉仓(31)之间设置有可升降的隔板(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的所述集棉仓(31)和所述输棉通道(34)的下方设置有输棉导轨(36),所述输棉导轨(36)将铺设在集棉仓(31)上的层叠纤维送入所述输棉通道(34),进而输送至布置在所述输棉通道(34)后部的混配部件(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配部件(32)包括紧邻所述输棉通道(34)而倾斜布置的抓取带(37),所述抓取带(37)布置成与所述输棉通道(34)形成100°~120°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棉导轨(36)在所述第二混配装置(30)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周期性地输棉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棉仓(32)的顶部设置有可升降的压棉格栅(31a),以对铺设在所述集棉仓(31)底部的纤维进行预压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混配设备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二混配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混配装置(30)的输出侧的打包装置。
10.一种纤维混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纤维按比例地放入所述第一混配装置(10),并通过具有负压的压缩空气吸取并吹散放入的纤维,以进行初步开松和混合操作;
随后将来自所述第一混配装置(10)的纤维送入布置在所述第一混配装置(10)下游的开棉梳理装置(20),通过所述开棉梳理装置(20)中的打散部件(21)对纤维进行开松、除杂和进一步的混合操作;
进而将来自所述开棉梳理装置(20)的纤维送入布置在所述开棉梳理装置(20)下游的第二混配装置(30),将纤维收集在设置在所述第二混配装置(30)下部的用于收集纤维的集棉仓(31)中,进而通过倾斜设置在所述集棉仓(31)旁侧的混配部件(32)对所收集的纤维进行混配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40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