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生产电除尘器R-S线的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4861.3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2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幼华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生产 电除尘器 专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生产电除尘器R-S线的专机。
背景技术
R-S线是电除尘器常用的阴极线之一,目前电除尘器所使用的R-S线其结构形式较多,但大体可划分为整体组焊和分体组焊两种,前者系在同块板材上冲制两个半爿,经成形拼焊所得,材料利用率很低;后者芒齿、管坯及连接管均单独制作,然后进行组焊而成,一般需经历轧管坯、拼管、连接管冲制、组装连接管、冲芒齿、芒齿成形、芒齿焊接等工序,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过程还相当落后,其中尤以芒齿的冲制、成形、焊接较为繁琐;芒齿的冲制与成形需分两道加工完成,焊接则采用多台点焊机由多人操作完成,齿距靠人工插销定位,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由于夹杂着手工操作的成分,质量波动较大,故无论是从产量与质量方面来考虑,都跟现有社会需求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解决这一日显突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生产电除尘器R-S线的专机。为满足R-S线自动化生产的工艺要求,在充分考虑材料利用率、连接可靠性、适应自动化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原R-S线的结构作了优化处理;调整后的R-S线由芒齿和带连接管的管坯拼焊而成,综合性能有了较好的提升,我们称之为电除尘器改良型R-S线(已另案申报国家专利)。
本发明是准对改良型R-S线量身定制的自动化生产专机,它将生产R-S线的各道工序按生产流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除冲芒齿齿片和轧、拼管坯以外的所有工序都在该专机上自动完成,定位正确,芒齿分布均匀,焊接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同时还改善了生产环境,降低了制造成本。也可将管坯的轧制和拼焊在专机的前端进行延伸,但专机自身容量需增加很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由传动机构、点焊机、送料装置、电气控制柜、成形机、传输装置、压头机、动力箱、导轮组、机架组成,呈水平直角布置;输齿、点焊、成形放在主线上进行,压头、冲孔则放在主线尾部且垂直于主线的侧线上进行。电气控制柜包含了专机设备的整个电气控制部分,应用传感技术,在各道工序监测点设传感器,将各路信号传输给PLC进行分析比对,通过PLC设置程序进行过程控制,以协调和控制专机各机构的动作。动力箱主要是提供导轮组所需之动力,传输速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由电气进行调控;点焊机、成形机、压头机可以选用通用的点焊机、冲床、油压机等,根据所需功率进行匹配,并配置合适的点焊头、冲压成形工装模具。送料装置是将有序整合的芒齿按要求输送至焊接工位,传动机构可以是液压、气动或机械传动。对于输送薄片芒齿具有一定的难度,本发明采用专门送料机构,一种薄型片状铁质小零件自动送料装置(已分案申报国家专利),这里不再详细阐述,文中涉及处简称送料装置。导轮组和传输装置是纵向与横向的两个推行机构,导轮组由动力箱输出的动能所驱动,依靠轮毂表面与管坯间的摩擦力使管坯向前移动;传输装置是将管坯横向输送至压头机的传动机构,不拘传输形式。
生产设备各工序间的协调和定位控制是由电气控制柜掌控的,下面结合改良型R-S线的生产过程作一简单的介绍。首先开启设备电源及各信号传感回路的开关,将芒齿平片按要求放入送料装置,把经轧制和拼焊的管坯放上机架,将管坯的一端引入前方第一个导轮组,管坯受导轮组摩擦力的作用沿主线移动,当主线上第1个传感器获取管坯前端信号时,导轮组停止转动,第1个芒齿和第2个芒齿的焊接位置正好处于预设的送料装置与点焊机的中心截面上(注:芒齿焊接的先后可以根据设备摆放位置自行设定,这里的陈述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已。),信号经PLC处理后指令送料装置与点焊机相继动作,完成第1个芒齿和第2个芒齿的输齿与焊接。接着导轮组再度启动,管坯继续前行,当第2个传感器获取管坯前端信号时,开始对第3个芒齿和第4个芒齿进行输齿和焊接,依次循于渐进,当第n个传感器获取管坯前端信号时,第1个芒齿和第2个芒齿进入成形机的成形区,在重复上述循环完成第2n-1个芒齿和2n芒齿输齿焊接的同时且对第1个芒齿和第2个芒齿进行了成形;管坯移动、停止、输齿、点焊、复位、成形等整个程序都依赖于PLC有条不紊的调控。当管坯上最后一个芒齿成形完成后,改良型R-S线只剩下压头、冲孔工序,主线末端传感器在获管坯前端信号后传输装置动作,将管坯横向输至布置在侧线上的压头机进行压头、冲孔,两端压头、冲孔完毕后极线的生产过程就结束了,整个流程仅一人操作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布置简图。
图2为本发明电气控制部分示意图。
图3为改良型R-S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幼华,未经黄幼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4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