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接收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5215.9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4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萍;费腾;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接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都是将基带信号通过调制,搬移到载频段范围,通过高频信号将信息发送出去。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器件的性能、温度环境等因素影响,会造成频率不准的情况发生,这样就造成了固定频偏的存在。固定频偏会导致系统在接收端性能的下降。
业界常见的固定频偏的补偿处理方法如下:
通过对信道的估计,将信号经过均衡滤波器之类的方法实现对信号的恢复,从而消除固定频偏带来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通过信道估计进行信号恢复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和装置。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根据预置的补偿规则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频偏处理,得到补偿信号;
分别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进行峰值检测;
合并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预置的补偿规则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频偏处理,得到补偿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向同一前导序列加入不同频偏;
根据加入不同频偏后前导序列峰值与频偏的对应关系,确定频偏补偿,包括频偏补偿的值及频偏补偿的极性与移动方向的对应关系,作为补偿规则。
进一步的,根据预置的补偿规则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频偏处理,得到补偿信号的步骤包括:
根据发出所述输入信号的移动台的移动方向,确定频偏补偿;
根据所述频偏补偿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移频处理,得到补偿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分别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进行峰值检测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检测,记录所述输入信号的峰值和输入信号峰值的位置;
对所述补偿信号除所述输入信号峰值的位置外的其他位置进行检测,记录所述补偿信号的峰值和检测信号峰值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合并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的检测结果具体为:
取所述输入信号峰值与输入信号峰值的位置与所述补偿信号峰值与补偿信号峰值的位置的并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频偏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置的补偿规则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频偏处理,得到补偿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进行峰值检测;
结果合并模块,用于合并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上述信号接收装置还包括:
规则生成模块,用于向同一前导序列加入不同频偏,根据加入不同频偏后前导序列峰值与频偏的对应关系,确定频偏补偿,包括频偏补偿的值及频偏补偿的极性,作为补偿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频偏处理模块包括:
补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发出所述输入信号的移动台的移动方向,确定频偏补偿;
补偿信号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频偏补偿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移频处理,得到补偿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检测,记录所述输入信号的峰值和输入信号峰值的位置;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补偿信号除所述输入信号峰值的位置外的其他位置进行检测,记录所述补偿信号的峰值和检测信号峰值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和装置,根据预置的补偿规则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频偏处理,得到补偿信号,分别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进行峰值检测,合并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补偿信号的检测结果,不需要通过发送训练序列进行信道估计,而直接根据补偿规则完成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补偿,解决了通过信道估计进行信号恢复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频偏处理模块20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检测模块20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信号经过均衡滤波器进行信号恢复以消除固定频偏带来的影响时,往往都需要周期性的发送一定长度的训练序列来进行信道估计,即需要周期性的发送冗余信息,造成了带宽等资源极大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2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