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泡聊天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5928.5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振宁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H04L12/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华***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聊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信息、聊天及其应用等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作用于网络聊天过程的通过移动网络、互联网络实现的基于气泡原理的网络聊天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互联网络将人类的聊天从茶馆迁移至网络。
网络聊天从早期的电子邮件到目前的在线对话,经历了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国内拥有聊天客户群最多和最成功的网络聊天服务提供商是深圳腾讯公司,其通过注册和分发QQ客户端将数亿计的QQ聊天客户通过网络互联互聊。虽然,QQ拥有数量庞大的聊天用户群,但是,QQ客户需要事先登记注册、申请QQ号码、查找聊天对像并添加好友后才可以进行聊天,由于没加好友前很难或不方便获得聊天对像是否满足于自己的聊天需求,因此,与新加的陌生好友间能够保持聊天一小时以上的人群却仅占3%不到。
“聊天轮盘”(Chatroulette)是一位17岁的俄罗斯少年安德烈·特诺夫斯基于2009年11月所创立的一家聊天网站。“聊天轮盘”的最大特色在于:用户只需点击3下鼠标,就能与随机选取的陌生人视频交谈,对象则由聊天网站随机安排,且在聊天过程中,聊天双方随时都可以“转台”。也正是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聊客太多,不断地“转台”频繁更换聊天伙伴意外地成为常态。“聊天轮盘”开启了网络聊天新模式,标志着网络聊天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容易满足个人爱好、体现个性特质、撮合最佳聊天伙伴的网络聊天方法和装置。它与现有的网络聊天模式相比较,是不仅能够更方便地网络聊天,更重要在于能够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聊天要求由气泡聊天网站自动撮合更合适的网络聊天伙伴。
气泡源于自然界的一种物理现象。气泡形态各异,在气流的作用下不同大小或质量的气泡能够上升或下降或漂移。在数学领域,有一种数据排序法就是基于气泡原理设计的,即:“气泡排序法”。数据排序过程是:根据数据的数值大小,将数值比较大或数值比较小的数据上浮或下降,直到上浮或下降过程结束,从而完成数据按数值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排序后的数据数值相等或数值相差最小的排列在一起。
本发明针对传统的网络聊天模式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基于“气泡原理”的网络聊天方法和装置。在本发明中,聊客的个性化聊天要求以聊天气泡方式漂浮在气泡聊天网站的聊天气泡室内,任何参与聊天的聊客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个或者多个具备个性化特征的聊天“气泡”,个性化特征最相似的聊天“气泡”或个性化要求相同最多的聊天“气泡”将漂浮在聊天气泡室最上面并排列在一起,反之亦然;聊天网站根据气泡原理自上而下按聊天气泡排列顺序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自动撮合聊客、激活其客户端并发起聊天呼叫,对应的聊客接受即可进行网络聊天;亦即,应用“气泡原理”进行网络聊天的是个性化特征最相似或者个人爱好最接近的聊客。尤其是,本发明不需要聊客预先注册登记或者申请聊天号码,聊客只需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聊天“气泡”就可以参与网络聊天,因此,即方便了聊客又能使聊客通过个性化聊天气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聊天伙伴。由于聊天气泡仅在气泡聊天网站气泡室内漂浮和存续,产生聊天气泡的参数和条件只有提出者自己知道,且聊天气泡的存续或破灭仅受控于提出者,例如,当聊天气泡提出者下线则聊天气泡自动破灭,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聊天气泡提出者的个人隐私。
附图说明
图1是通用的气泡聊天法及其装置。
图2是基于参数和条件的聊天气泡生成装置。
图3是基于聊天气泡的自动撮合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通用的气泡聊天法及其装置如图1所示。一个聊客装置①使得聊客能够将自己的聊天喜好通过参数装置④设定生成聊天泡泡及其条件②,聊天泡泡②可以同时生成一个或者多个,并分别对应聊客不同的聊天喜好。具备最相同聊天气泡②或者最相似聊天气泡②的聊客将被气泡聊天网站③优先撮合聊天⑤。当聊客装置①设置成自动模式时,气泡聊天网站③自动在具备最相同聊天气泡或者最相似聊天气泡的聊客之间互相建立起语音或者视屏或语言聊天⑤链接,聊客只需选择是否参与聊天即可;当聊客装置①设置成手动模式时,被呼叫时聊客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并参与聊天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振宁,未经杨振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9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 下一篇:手写输入装置及手写输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