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5946.3 | 申请日: | 2010-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6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胜;郑清祥;石飞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可节省制造成本及降低热阻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是目前一种大量使用于电子设备及电子组件上的热传导组件,一般而言,热管内部装填有流动性良好、汽化热高、沸点较低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热传导介质,例如水、乙醇与丙酮等,且热管的内壁面通常形成有多数呈毛刺状凸起的毛细结构。
在实际使用时,热管的其中一端是作为蒸发段而与装设于电子组件上的热管座连接,而热管的另一端则是作为冷凝段而供多数的散热鳍片装设,这样,当热管的蒸发段受热时,在热管蒸发段内的热传导介质就会汽化并吸收大量汽化热,使热管座的温度降低,而后当该热传导介质以汽态扩散至热管冷凝段时,该热传导介质就可贴附于毛细结构上并冷凝成液态而朝热管蒸发段回流,同时并通过等散热鳍片将大量液化热散发出去。
见图1,是现有技术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现有的散热装置3是由一个具多个鳍片所组成的散热器31及一个基座32和至少一个热管33所构成,所述散热器31具有一个受热部311及一个散热部312,该受热部311是与该基座32贴设,所述热管33一端穿设于该受热部311及该基座32之间,且该热管33另一端穿设于该散热部312,该散热装置3是透过该基座32与一个热源4接触并吸附热源4所产生恶热量,所述热量是由该基座32传导至散热器31及热管33,并通过热管33传导至散热器31的散热部312加速散热效能。
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3的基座32的用途为:一是为固定结合该散热器31,并将热量直接传导至散热器31鳍片的散热部312向外散热;二是因该热管33是一个呈圆柱状的管体无法直接与热源4接触,所以需设置基座32并在该基座32一侧开设至少一个凹槽321供该热管33对应容置并与该散热器31组合,之后再透过该基座32与热源4接触吸附并传导热量给该散热器31及热管33。
当散热组件与散热组件组合时由于有间隙,所以将会产生热阻现象,因此可以焊料接合来降低,但过多散热组件组合相对其散热效率较差,并且当透过多组散热组件结合共同传导热量时,散热组件彼此间需透过组装程序则将耗费较长工时,从而造成成本提高。
另外,基座与散热器组合将令散热装置本身体积增加,并且较为笨重,在搬运及移动中实为不便,并且由于体积较大则当需用在散热空间受限的地方时则无法使用;所以现有技术有下列缺点:
1.成本较高;
2.耗费组装工时;
3.散热空间较小处不适用;
4.热传及散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热阻的散热结构。
本发明还在于在提供一种节省生产成本的散热结构。
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单的散热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出一种散热结构,包括:一个散热器、至少一个热管,所述散热器系由多个散热鳍片相互堆栈所组成,该散热器具有一个散热部及一个吸热部,该吸热部具有一个端面,该端面凹设有至少一个沟槽,该沟槽具有一个开口及一个封闭侧;该热管具有一个吸热端及一个散热端,该吸热端具有一个吸热面及一个导热面,所述吸热面紧邻该导热面,该热管的吸热端对应嵌设于该沟槽内,该散热端穿设于前述散热部,该导热面对应贴合该封闭侧,该吸热面切齐该端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散热结构,包括:一个散热器、至少一个热管,所述散热器系由多个散热鳍片相互堆栈所组成,该散热器具有一个散热部及一个吸热部,该吸热部具有一个端面,该端面凹设有一个凹槽,并该吸热部一个侧面开设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与该凹槽之两侧相通连;该热管具有一个吸热端及一个散热端,该吸热端具有一个吸热面及一个导热面,所述吸热面紧邻该导热面,该热管之吸热端对应穿设于该穿孔内,该导热面对应该凹槽处没有与该散热器接触,该散热端穿设于前述散热部。
通过热管直接吸附热量并传导热量,用来减少热阻,降低成本并达到非常好的散热效果,并且适当减少散热器的部分材料,可达到轻量化及降低材料成本的目的;所以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降低生产成本;
2.轻量化散热器;
3.减少热阻发生;
4.组装迅速及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中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中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发明中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中散热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5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