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线端子排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6199.5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景海林;戴碧君;张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R9/16 | 分类号: | H01R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置于狭长空间内的接线端子排。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接线端子排作为电气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电性连接其内部电气部件的作用。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的立体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的正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的俯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立体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正视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侧视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俯视图。图8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仰视图。结合图1至图8所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包括一安装底板101和多个接线单元102,每个接线单元102包括绝缘本体1021、一铜排1022和两卡线螺钉结构1023,该铜排1022为长条形,其平铺在该绝缘本体1021上,且由两卡线螺栓结构1023将该铜排10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绝缘本体1021上,该两卡线螺栓结构1023用于卡合相关电气部件的接线端子,且可通过铜排1022实现相关电气部件间的电性连接;再者,绝缘本体1021的两端分别并排设置有两个通孔1024,安装底板101对应每个绝缘本体1021上四个通孔1024均设置有螺纹通孔,因此,多个接线单元102可分别通过其上的四个通孔而栓接于安装底板101上;进一步地,安装底板101上还设置有两扎线杆103,通过扎线可将接线端子的引线固定在该扎线杆103上,以规范引线的走向。
虽然现有技术的接线端子排能较好地对电气设备中的电气部件进行电性连接,但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1、接线单元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若在每个电气设备中均采用具有该种接线单元的接线端子排,将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
2、由于铜排为长条形,且平铺在该绝缘本体上,因此要求绝缘本体的长度配合铜排的长度而加工制造,导致了整个接线端子排体积相对较大,从而该接线端子排不适合安装在狭长型空间内,加之现有电气设备趋于小型化发展,最终可能限制该接线端子排的推广应用;
3、由于每个接线单元均需四个螺栓及螺母配套结构固定连接至安装底板上,而导致了该接线端子排组装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排,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所存在的各种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排,包括一狭长形绝缘体和至少一铜排;所述铜排与所述狭长形绝缘体通过用于卡合接线端子的固定结构所连接。
本发明的接线端子排,由于其铜排与狭长形绝缘体通过用于卡合接线端子的固定结构所连接,使得铜排与狭长形绝缘体在连接的同时,可利用固定结构将电气部件的接线端子与该铜排相接触地固定在该铜排上,该接线端子排由于狭长形绝缘体的结构,能够应用于较狭窄的空间内,具有组装简单、且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的正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排的俯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立体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正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侧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俯视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底板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铜排的正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铜排的侧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铜排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铜排的正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铜排的侧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铜排的俯视图;
图2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单体长方体模块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单体长方体模块的正视图;
图2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单体长方体模块的侧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接线端子排中单体长方体模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未经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1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