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转红光性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转光膜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6754.4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林;符建伟;张克山;张克玲;朱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滨县创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13/02;C08K3/22;C08K5/45;C08K5/3437;C09K9/00;B29D7/01;A01G1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亢志民;张欣棠 |
地址: | 464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红光 性能 稀土 有机 配合 物转光膜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农作物用覆盖膜,具体涉及一种紫外转红光性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转光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业技术领域,农作物覆盖膜的使用很普遍,因为这种覆盖膜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保湿,吸收太阳光,但是一般使用的覆盖膜的主要是为了保湿,当对农作浇过水后,水分容易蒸发和流失,加了覆盖膜后,水分不易蒸发;对于大棚覆盖膜来说,主要是吸收紫外线,保温,可以反季节种植。
可是目前使用的覆盖膜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紫外线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需要有针对性的研发一些覆盖膜,不同的作物对不同光的吸收程度不同,比如大部分的作物对红光的吸收程度比较明显,但是太阳光中红光较少,所以就需要将紫外光转化为红光,这样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把紫外光转化为红光的紫外转红光性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转光膜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紫外转红光性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转光膜,该转光膜由重量份数为80-95份的基体HDPE、重量份数为0.1-10份的转光剂和重量份数为1-10份的助剂制备而成;其中助剂由重量份数为10-20份的分散剂、重量份数为10-20份的交联剂、重量份数为35-45份的阻燃剂、重量份数为8-15份的抗氧化剂混合而成;其中转光剂由重量份数为50-70份的Sm2O3、重量份数为10-30份的Y2O3、重量份数为10-30份的Gd2O3、重量份数为5-10份的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重量份数为1-5份的1,10-菲咯啉、盐酸、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制备而成,其中Sm2O3、Y2O3、Gd2O3按重量分数混合而成为稀土氧化物,所述的盐酸的重量份数为稀土氧化物的三倍。
此种紫外转红光性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转光膜的制备工艺如下:
1)转光剂的制备:
①将Sm2O3、Y2O3、Gd2O3混合而成为稀土氧化物;
②将①中的稀土氧化物与3倍稀土氧化物重量的浓度为0.8mol/L的盐酸混合反应制得稀土氯化物,并将该稀土氯化物和无水乙醇溶液混合,制成溶液I;
③将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1,10-菲咯啉分别和溶液I混合,制成浓度均为1mol/L的溶液II和溶液III;
④在水浴搅拌条件下,将溶液I滴加到溶液II中,反应10-20min后,生成溶液IV;
⑤将④中的溶液IV加入到溶液III后,生成溶液V,将适量的浓度为1mol/L氢氧化钠加入到溶液V中,进行搅拌,反应6h后停止搅拌,生成pH值为5-6的反应产物VI;
⑥将⑤中的反应产物VI进行真空抽滤,然后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反复洗涤至pH为6,制成白色沉淀物,最后将沉淀物在50℃温度下干燥生成转光剂;
2)将分散剂、交联剂、阻燃剂、抗氧化剂按比例混合,制成助剂;
3)将1)中的转光剂和2)中的助剂按比例混合后,在150-220℃下制成母粒;
4)将3)中所述的母粒和基体HDPE在170-250℃吹制成转光膜。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聚乙烯转光膜发光效率高且与树脂有很好的相容性;敏化离子Y3+、Gd3+的引入增强了荧光发射能力,能够高效地把波长220~380nm的紫外光转化为波长620~760nm的红光,有利于农作物对光的充分吸收,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滨县创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淮滨县创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