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法兰式衬塑复合钢管生产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7005.3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莘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莘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B32B1/08;B32B7/12;B32B15/04;B32B3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兰 式衬塑 复合 钢管 生产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塑复合钢管生产方法及设备,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法兰式衬塑复合钢管生产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法兰连接的法兰式衬塑复合钢管生产技术主要有“涂塑法”和“滚塑法”。“涂塑法”技术的基本方法是将钢管两端焊接法兰后加热至一定温度,再把塑料粉末送到已加热的该钢管内并装满塑粉,使塑粉被加热的钢管热熔成一层塑料膜而涂覆在钢管内壁;“滚塑法”技术的基本方法是将塑料粉末装入两端焊接法兰的钢管内,然后加热钢管同时使钢管围绕管轴线旋转,使塑粉被加热的钢管热熔成一层塑料膜而涂覆在钢管内壁。由于“涂塑法”和“滚塑法”生产衬塑复合钢管的内覆塑膜层较薄,覆层均匀较难控制,覆层易出现针孔缺陷;且该覆塑层与钢管内壁的联结,不具有极性联结因子的热熔胶,而是由热熔的塑粉固化后机械地“镶嵌”在钢管内表面的孔隙中,形成许多微小的机械联结,因此在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使用时,该覆塑层会因钢与塑料之间的线胀系数差别较大而发生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塑料管与钢管内壁通过热熔胶复合为一体,不会发生钢塑间的分离脱层现象,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法兰式衬塑复合钢管生产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法兰式衬塑复合钢管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钢管两端分别焊接上首端法兰和末端法兰;
B、将外壁设置有一层热熔胶的塑料管穿入钢管;
C、将塑料管两端密封,向塑料管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得塑料管外壁与钢管内壁贴紧;
D、采用感应加热圈对钢管进行加热,直至塑料管上的热熔胶融化并粘接在钢管内壁;
E、钢管与塑料管充分冷却后排出压缩空气,完成生产。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D中,采用分段式加热,所述分段式加热包括:
采用感应加热圈对钢管上首端法兰和末端法兰的外圆部位静置感应加热,重复加热直至首端法兰和末端法法兰范围内的塑料管外壁上的热熔胶融化并粘接在钢管上;
采用感应加热圈对钢管感应加热,并使钢管与感应加热圈相对匀速运动,直至塑料管上的热熔胶融化并粘接在钢管内壁。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D中,在对首端法兰和末端法兰加热时,采用一个感应加热圈对首端法兰和末端法兰外圆周部位静置加热10~90秒,停止加热1~3分钟,直至首端法兰和末端法兰内壁焊接处的温度达到热熔胶熔化温度的40%-60%,然后再加热至热熔胶熔化并将塑料管粘接在钢管内壁;
进一步的是,分段式加热采用以下顺序进行:首先用一个感应加热圈对首端法兰加热;然后采用两个感应加热圈对钢管加热,钢管与感应加热圈相对匀速运动,使两个感应加热圈从首端法兰运动至末端法兰,控制运动速度使感应加热圈能够加热熔化所经过钢管段的热熔胶;当后一个感应加热圈运动至末端法兰时,使用此感应加热圈加热末端法兰。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在将塑料管穿入钢管后,还需在首端法兰与末端法兰的外侧分别留出长度与工艺套相适配的塑料管伸出端,然后在首端法兰与末端法兰上分别连接工艺套,工艺套内径与塑料管外径相适配;在步骤C中,塑料管通过在两端的塑料管伸出端中设置与塑料管内径相适配的密封充气夹具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所采用的塑料管外径大于等于钢管内径,塑料管首先通过模具使其外径减少至小于等于钢管的内径,同时将外径减小后的塑料管穿入钢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法兰式衬塑复合钢管的生产设备,包括将塑料管穿入钢管的牵引装置,钢管外设置有感应加热圈,感应加热圈内径与首端法兰外径相匹配,塑料管两端分别安装有密封充气夹具进行密封,至少有一个密封充气夹具通过充气管与气源连通。
进一步的是,钢管上的首端法兰和末端法兰分别连接有可拆卸的工艺套,工艺套的内径与塑料管的外径相匹配,密封充气夹具穿入工艺套内的塑料管伸出端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是,牵引装置包括夹具、牵引绳和模具,夹具夹持在塑料管的穿入端,牵引绳连接在夹具上,模具内壁呈锥形,大端大于塑料管外径,小端与钢管内径相适配。
进一步的是,加热装置由两个感应加热圈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莘,未经王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7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