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杂环卡宾金属络合物催化合成膦化合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7406.9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4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段伟良;冯见君;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655 | 分类号: | C07F9/655;C07F9/53;C07F9/50;C07F9/653;C07F9/572;B01J3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邬震中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杂环卡宾 金属 络合物 催化 合成 化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和条件下氮杂环卡宾金属络合物催化合成膦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膦化合物是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中十分重要的一类配体,被广泛用于氢化,偶联,加成,有机催化等反应中,探索膦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显著的意义。不饱和烯烃的氢膦化反应是合成三价膦化合物的一种简便方法。传统方法多为使用硼烷保护的膦氢化合物作为原料(Hayashi,H.;Matsuura,Y.;Watanabe,Y. J.Org.Chem.2006,71,9248.),强碱((a)Knuhl,G.;Sennhenn,P.;Helmchen,G.J.Chem.Soc.,Chem.Commun.1995,1845;(b)Khachatryan,R.A.;Sayadyan,S.V.;Grigoryan,N.Y.;Indzhikyan,M.G.Zh.Obshch.Khim.1988,58,2472;(c)Arbuzova,S.N.;Gusarova,N.K.;Malysheva,S.F.;Brandsma,L.;Albanov,A.I.;Trofimov,B.A.Zh.Obshch.Khim.1996,66,56;(d)Casey,C.P.;Paulsen,E.L.;Beuttenmueller,E.W.;Proft,B.R.;Matter,B.A.;Powell,D.R.J.Am.Chem.Soc.1999,121,63;(e)King,R.B.;Kapoor,P.N.J.Am.Chem.Soc.1971,93,4158.(f)Bunlaksananusorn,T.;Knochel,P.Tetrehedron Lett.2002,43,5817),自由基((a)Therrien,B.;Ko¨nig,A.;Ward,T.R.Organometallics 1999,18,1565;(b)Mitchell,T.N.;Heesche,K.J.Organomet.Chem.1991,409,163;(c)Therrien,B.;Ward,T.R.Angew.Chem.,Int.Ed.Engl.1999,38,405.),微波加热(Join,B.;Delacroix,O.;Gaumont,A.-C.;Synlett,2005,1881)等途径,某些反应需要的原料较难获得,或反应条件较剧烈而不适用于带有敏感官能团的底物。我们这里发明一种使用过渡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合成膦化合物的温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膦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取代膦氢化合物出发,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手性膦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取代膦氢化合物出发与缺电子烯烃,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手性膦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氮杂环卡宾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存在下由取代膦氢化合物出发与缺电子烯烃,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手性膦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的描述为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和-78℃-100℃范围内,以膦氢化合物为原料,以氮杂环卡宾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与缺电子烯烃反应,生成手性膦化合物;
所述的膦氢化合物、氮杂环卡宾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和亲电试剂的摩尔比为1-2.0∶0.001-0.5∶1-2.0;
所述的膦氢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
其中R1或R2任意选自氢、Rx取代的苯基、Rx取代的萘基、Rx取代的含N、O、S的五元到七元环的杂芳基、C2-C12的烯基、C1-C12的烷基或C3-C12的环烷基;R1或R2单独成键或者相互成键;
本发明所涉及的过渡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剂具有如下结构式:
X任意选自卤素、羟基、C1-C10的烷氧基、C2-C10的酰氧基、C1-C10的烷基或C2-C10的烯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7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