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底胶涂布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7656.2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黎坛;赵红磊;黄宏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C09D127/08;C09D133/02;C09D133/08;C09D1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125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底胶涂布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底胶涂布薄膜,该产品无需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基材上预涂聚氨酯 等已知的粘合剂底胶,直接涂布聚偏二氯乙烯或丙烯酸或改性聚乙烯醇等面涂料,制得的涂 布薄膜同样达到有底胶涂布薄膜的所有物理力学性能,减少了预涂底胶生产工序所引起的环 境污染,生产过程安全环保,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涂布薄膜在生产过程中,为解决面涂料聚偏二氯乙烯难以牢固附着于薄膜基材上 的问题,通常采用先对薄膜表面电晕处理至表面张力38~42达因,然后再预涂溶剂型聚氨酯 等粘合剂,经烘干后再涂布聚偏二氯乙烯面涂涂料。工艺流程如下:基材表面电晕处理-预 涂底胶-烘干-面涂-烘干。有底胶涂布具有以下缺点:(1)溶剂型底胶所使用的甲苯、乙 酸乙酯等溶剂在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污染周围环境,也危害操作人员健康;(2)在涂布薄膜上 的溶剂残留,对被包装的食品、药品等会造成污染,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3)这些溶剂 均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溶剂的储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4)预涂底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干 燥设备,加大了能源的消耗,生产成本也较高。虽然近年来随着水性胶粘剂的发展,环保问 题得到一些改善,但成本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传统涂布薄膜面临的环保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新型的无底胶涂布薄膜,其具备了现有底胶涂布薄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彻底解决了传 统涂布薄膜所用粘合剂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生产成本高的难题。本方法的工艺流程如下:基材 表面电晕处理-面涂-烘干。
本发明提供的无底胶涂布薄膜,包括无底胶涂布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基材及其表面的 涂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层是由聚偏二氯乙烯乳胶或丙烯酸乳液或改性聚乙烯醇乳液 涂覆在基材表面并烘干后形成的涂层,所述的聚偏二氯乙烯乳胶由含有下述重量含量的原料 配制成:由85-95%的偏二氯乙烯、0.5-1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5-3.5%的丙烯酸甲酯、 0.01-0.3%的催化剂和0.2-3.5%乳化剂反应形成的乳液30-95%,以及软化水0-50%,滑爽剂 1-12%和防粘剂0.05-5%;所述的丙烯酸乳液由含有下述重量含量的原料配制成:由10%-80% 的丙烯酸和20-90%的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形成的乳液25-95%,以及软化水 0-70%、滑爽剂2-15%和防粘剂0.1-5%;所述的改性聚乙烯醇溶液由含有下述重量含量的原料 配制成:由5-15%的聚乙烯醇、82-92%的软化水、0.05-0.1%的催化剂、0.5-2%的缩合剂、 0.1-0.5%的消泡剂和0.5-1.5%降粘剂反应形成的溶液50-100%,以及软化水0-40%,滑爽剂 0-10%和防粘剂0-4%。
所述涂料层可以在基材的一个面,也可以在基材的两个面同时存在;
所述涂料层是聚偏二氯乙烯乳胶或丙烯酸乳液或改性聚乙烯醇溶液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聚偏二氯乙烯乳胶的固含量为:20-60%、滑爽剂的固含量为:10-30%、防粘剂的 固含量为:5-20%;
所述的丙烯酸乳液的固含量为:10-50%、滑爽剂的固含量为:10-30%、防粘剂的固含量 为:5-20%;
所述的改性聚乙烯醇溶液的固含量为:5-20%、滑爽剂的固含量为:10-30%、防粘剂的固 含量为:5-20%。
所述的滑爽剂是棕榈蜡;
所述的防粘剂是二氧化硅;
所述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的厚度可以为:0.3-6.0μm;
所述的丙烯酸涂层的厚度可以为:0.3-3.5μm;
所述的改性聚乙烯涂层的厚度可以为:0.3-2.0μm;
所述的无底胶涂布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基材厚度为:8-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76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冷却风干系统的干燥风送风装置
- 下一篇:高温炉窑挂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