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云计算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7865.7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龙未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3/00;G06F3/14;G06F3/16;H04N5/76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 |
地址: | 2000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通用 串行 总线 计算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终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云计算终端---USBEPC。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终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的以计算机为主要终端的产品具有利用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等缺陷。桌面电脑的能耗一般在250~300W,由于其巨大的保有量(中国大陆约有一亿台经常使用的电脑),每小时能耗约为2500万度,一个三峡全负荷运转都供不了这么多电。按照工信部的数据,我国每年淘汰2000万台电脑,其中正规回收的不超过1%,大量的废旧电脑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对信息化终端的需求还将继续增加,节能减排的同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需要更节能的技术。
目前HP等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瘦客户机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瘦客户机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瘦客户机本地还是有处理器和内存,一般功耗大约在20W,功耗还是比较大。
2.瘦客户机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上的资源,由于目前桌面网络只有100Mb/s传输速率,对音视频支持较差,一般无法顺畅播放DVD品质的视频。
3.瘦客户机在使用过程中所有数据都存放在服务器上,无法实现个人数据随身带。
4.无法支持USB摄像头等设备
安装设置较复杂,需要设置服务器及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云计算终端---USBEPC。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的云计算终端,包括串行接口引擎、集线器控制器、集线器中继器、USB转视频模块、USB转音频模块及与集线器中继器相连接的上行端口、多个UBS接口,所述USB转视频模块、USB转音频模块连接在其中两个UBS接口,其余的USB接口连接键盘、鼠标或USB设备,所述上行端口之一的USB口连接主机,所述主机安装虚拟系统或在所述云计算终端内置SATA或SSD硬盘,所述SATA或SSD硬盘复制有虚拟系统可执行程序,所述SATA或SSD硬盘连接USB转SATA模块,USB转SATA模块连接UBS接口,所述接键盘、鼠标或USB设备与虚拟系统一一对应实现一组独立的输入输出环境。
所述USB转视频模块包括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通用串行总线物理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控制器、颜色处理器、内存控制器、视频图形阵列时钟控制器、视频输出控制器、内存及数字模拟转换器。
所述USB转音频模块包括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通用串行总线物理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引擎、串行硬盘传输层、串行硬盘链路层及串行硬盘物理层。
所述USB转SATA模块包括通用串行总线转音频控制器、电子可擦写程序式只读内存及指示灯。
所述云计算终端采用USB附加供电方式。
所述上行端口包括1个视频接口(VGA/DVI)、1个音频输出和一个音频输入接口、1个可选的SDD或SATA磁盘接口及1个可选的USB外接电源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国内首创基于虚拟图形显示的信息终端,通过集成的USB显卡,USB声卡和USB存储实现信息化终端的所有功能,结合后台虚拟环境,实现一台电脑供多人同时使用的效果。
2、本项目采用独特的通用串行总线(USB)和主机连接方式,最大支持127个USB设备的连接,并能实现480Mb/s的传输速度和1680x1050的显示分辨率,大大提高了图像及音频的传输品质,改变了过去网络终端对音视频应用支持很差的状况,USBEPC可以流畅的播放高清电影或运行3D程序。
3、通过USB数据线供电,终端功能的功耗小于2.5W,是一款低碳型终端。
4简化了终端的设置,实现即插即用。
5、完善的后台支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78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