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8073.1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善邦;中山敏则;千代田保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20 | 分类号: | G03G1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柳爱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成像装置的图像加热装置,用于利用电子照相方法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而获得复制件。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利用定影装置(图像加热装置),该定影装置采用一对加热辊(更具体地说,加热辊(图像加热件)和施压辊)将调色剂定影于记录介质上。然而,近年来,诸如上面所述的热定影装置在它们用于将调色剂定影于市场上已经广泛供应的涂布印刷纸时存在问题。更具体地说,当它们用来将调色剂定影于涂布印刷纸时,在定影调色剂时形成调色剂气泡(即源于调色剂的气泡)和/或纸气泡(即源于打印纸本身的气泡)。而且,在双面复印件从成像装置排出之后,该双面复印件的两个表面呈现不同的光泽度。
涂布印刷纸通过用树脂涂覆记录介质片材的两面而制作。涂布印刷纸的表面比普通办公用的高质量纸(或普通纸)的表面光泽度更高。如果在将调色剂定影于涂布印刷纸时将过量的热施加于涂布印刷纸,有时候形成调色剂气泡和/或纸气泡。调色剂气泡是当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层被由于上面所述的过量的热而从记录介质中的水分产生的蒸汽向上推动时形成的气泡。纸气泡是由于记录介质中的水分的体积增加(蒸发)使记录介质的子层和/或多个子层和/或树脂层被迫彼此分开时所形成的气泡,记录介质中的水分的体积增加(蒸发)是由于上面所述的过量的热引起的。而且,当成像装置处于双面打印模式时,记录介质的第一表面上调色剂图像两次经受定影热,因而光泽度增加。因此,如果通过在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打印而形成小册子,第一页呈现与第二页不同的光泽度。因此,作出一些发明防止调色剂气泡和纸气泡的形成,还防止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其用于双面打印模式时产生两个表面具有不同的光泽度的打印件(复印件)。其中一个这样的发明公开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H11-194647中。
公开在日本特许专利公开申请H11-194647中的发明涉及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将用于其施压件的目标温度设置成比用于其图像加热件的目标温度低几十度。而且,当降低该定影装置的施压件的温度时,定影装置将施压件从图像加热件拉开,并且继续使施压件旋转。这种结构设置能够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施加于记录介质的热量。因此,认为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防止调色剂气泡以及纸气泡的形成。还认为,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防止成像装置在其处于两面打印模式时产生两个表面具有不同光泽度的打印件。
但是,公开在日本特许专利公开申请H11-194647中的发明不令人满意之处在于它不能完全防止调色剂气泡以及纸气泡的形成。下面,将参考图13和图14来说明为什么这个发明不能完全防止形成调色剂气泡以及纸气泡的原因。
图13的部分(a)是示出“有记录介质区域”和“无记录介质区域”交替并规则地移动通过定影装置的示意图。图13的部分(b)是示出当持续打印相当多的打印件(复印件)时产生的施压辊的温度波动的示意图。
参考图13的部分(a),其涉及这样一种成像操作,其中连续打印相当多的打印件(复印件)并且因此假定“有记录介质区域”和“无记录介质区域”交替并规则地重复。“无记录介质区域”有时候叫做“记录介质间隔”。“无记录介质区域”的长度有时候叫做“两个连续的记录介质之间距离”。在“有记录介质区域”中,施压辊的热能够排出到记录介质。在“无记录介质区域”中,施压辊的热不能够排出到记录介质;该热被施压辊保持。
因此,当“有记录介质区域”移动通过定影压合部时,施压辊的温度稍稍下降,而当“无记录介质区域”移动通过定影压合部时,施压辊的温度稍稍增加,如图13的部分(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从定影辊向施压辊供给的热量与从该施压辊向记录介质排出的热量大致相同。即,施压辊处于热平衡状态,它是温度稳定的。换句话说,控制施压辊的温度使其温度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图14的部分(a)是示出“无记录介质区域”不规则地移动通过定影设备的示意图。图14的部分(b)是示出施压辊的温度波动的示意图,该温度波动发生在记录介质以不规则的间隔传送通过定影压合部的打印操作中。参考图14(a),即使在连续形成相当多的打印件(复印件)的操作中,记录介质间隔有时候也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8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