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膛吹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9149.2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心志;熊荣辉;朱曙光;张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J1/00 | 分类号: | F23J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膛 装置 | ||
1.一种炉膛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罗茨风机(1)、风量调节阀(2)、发射管前软管(3)、发射风道(4)、冰仓(5)、螺旋输送机(6)、冰仓入口软管(7)、冰仓入口阀(8)、压力平衡管(9)、落料口(10)、喷口(11)、扫描平台(12)、冰丸机(13)、冷风机(14)、冷风送风软管(15)、冷风入口管(16)、冷风出口管(17)、循环风机(18)、冷风回风软管(19),发射风道(4)、冰仓(5)、螺旋输送机(6)、压力平衡管(9)、落料口(10)采用双层壁面结构,外壁和内壁之间为冷风通道,罗茨风机(1)、风量调节阀(2)、发射管前软管(3)和发射风道(4)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冰仓(5)下口和螺旋输送机(6)入口连接,螺旋输送机(6)出口和落料口(10)、发射风道(4)连接,发射风道(4)和喷口(11)连接,冰丸机(13)、冰仓入口阀(8)、冰仓入口软管(7)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冷风机(14)、冷风出口软管(15)、冷风入口管(16)和冰仓(5)之间的冷风通道依次连接,冷风出口管(17)由发射风道(4)的冷风通道引出,并和冷风回风软管(19)、循环风机(18)和冷风机(14)依次连接,发射风道(4)、冰仓(5)、螺旋输送机(6)、压力平衡管(9)、落料口(10)、喷口(11)、冷风入口管(16)和冷风出口管(17)固定在扫描平台(12)上,压力平衡管(9)连接发射风道(4)和冰仓(5);罗茨风机1将环境空气压入发射风道(4),其流量由风量调节阀(2)调节,冰仓(5)内装入由冰丸机(13)预制好的冰丸,冰丸通过螺旋输送机(6)和落料口(10)连续定量地加入到发射风道(4)之内,形成气粒两相混合物,气粒两相混合物在喷口(11)内加速,在喷口(11)出口处形成高速出射的冰丸颗粒群,被发射到炉膛之内,扫描平台(12)工作时,喷口(11)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炉膛整个积灰壁面的吹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风道(4)、冰仓(5)、螺旋输送机(6)、压力平衡管(9)和落料口(10)的冷风通道互相连通,冷风循环由循环风机(18)驱动,所需冷量由冷风机(14)提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风道(4)、冰仓(5)、螺旋输送机(6)、压力平衡管(9)、落料口(10)之间的冷风通道可互不连通,冷风入口管(16)分成五路分别与前述五个部件的冷风通道入口连接,冷却后的空气离开发射风道(4)、冰仓(5)、螺旋输送机(6)、压力平衡管(9)和落料口(10)的冷风通道出口后汇集到冷风出口管(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口(11)为渐缩喷口,其喷口锥角在2°~10°之间,喷口(11)悬浮插入炉墙(22)上的吹灰口(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扫描平台(12)靠近喷口(11)一侧可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移动以实现喷口(11)的扫描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冰丸机(13)制备的冰丸直径在3mm-8mm之间、温度<-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冰丸在喷口(11)出口的发射速度>30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91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炉膛补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硅废气焚烧和稀盐酸回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