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对流漩涡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9489.5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鸣钊;丁训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对流 漩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对于被污染的水体如天然湖泊、城市公园内湖和水库等进行治理、并可恢复水质自净能力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增强水体流动能力的设备及增强水体流动的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对于被污染的水体如天然湖泊、城市公园内湖和水库等进行深度治理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引来应用,将其深度处理,当其处理达到排放一级A标准时,其运转费用已高达2元/m3左右,处理达到地表水III类的实例至今尚没有;另一种是用特殊处理方法,例如,分子筛、纳米等,其运行费用比生物处理要高1~2倍。对于大型的、大深度的水体如天然湖泊、城市公园内湖和水库等的治理,由于其水面面积大、总水量大,应用上述各种方法都很难达到将整个水体全部治理好的目的。例如,太湖蓝藻处理只能沿湖岸边局部改善,整个太湖难以根治。研究其困难的原因是由于水面面积大,岸边的水很难扩散到湖中;深度大,水面与水下对流很难,无法将处理能力扩大到全湖。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如此强大的对流或搅拌机可以让大型的、大深度的水体如天然湖泊、城市公园内湖和水库内的水均匀混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大型的、大深度的水体难以均匀混合、只能局部改善水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对流漩涡机,可以在水体中形成对流,增强水体流动使均匀混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对流漩涡机,由第一圆形浮筒、第二同心圆环截面浮筒、第三同心圆环截面浮筒、太阳能小车、浆片、小车轨道组成,其中,第一圆形浮筒上设有小滚轮的轨道,在小滚轮的轨道上设有小滚轮,第一圆形浮筒下设有锚座,第一圆形浮筒外依次套设有具有同一个圆心的第二同心圆环截面浮筒和第三同心圆环截面浮筒,第一圆形浮筒与第二同心圆环截面浮筒通过连接件由上方刚性连接,在第二同心圆环截面浮筒上设有与第一圆形浮筒同心的圆环形小车轨道,小车轨道上设有太阳能小车,太阳能小车沿轨道作逆时针运动,太阳能小车上设有太阳能电池驱动的电动机和小车刚性臂,小车刚性臂的另一端与设在第一圆形浮筒上的小滚轮连接,小车刚性臂下固定连接有浆片,浆片在小车带动下以第一圆形浮筒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运动,第二同心圆环截面浮筒与第三同心圆环截面浮筒铰接。
所述浆片为矩形,浆片长边的长度大于小车刚性臂的长度,浆片和小车刚性臂之间还设有一段同心的圆弧形浮筒。
第三同心圆环截面浮筒与水力增氧生态除藻船连接。
太阳能小车沿着小车轨道以第一圆形浮筒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带动水下的浆片按逆时针方向运动,水流在浆片的作用下以第一圆形浮筒为中心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在中心处形成垂直向上的溢水,在太阳能对流漩涡机的外围的水不断的向中心处补水,水体形成对流。
太阳能对流漩涡机外围的水为经过水力增氧生态除藻船或其它的水净化处理设备处理后形成的局部好氧的水生态环境中的水,从局部扩大到整个水体或湖泊,从而使整个水体或湖泊都转变为好氧的水生态环境,恢复水体水库和湖泊的生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水流在浆片的作用下以第一圆形浮筒为中心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在中心处形成垂直向上的溢水,在太阳能对流漩涡机的外围的水不断的向中心处补水,水体形成对流。太阳能对流漩涡机外围的水为被污染的湖水或经过水力增氧生态除藻船处理后形成的好氧水环境中的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9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