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0398.3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省二;中村元;滨田克德;星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杨楷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混入了液体的气体分离液体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从油冷式压缩机的吐出气体分离混入在该吐出气体中的冷却用油(液体),使用将气体吹入到容器之中、将液体惯性分离或离心分离的气液分离器。
一般,油冷式压缩机的吐出气体含有许多油,所以在气液分离器的导入配管内油被一定程度地分离,成为油沿着气体在配管的底部流动的状态。这里,气体是压缩流体,在导入配管的直径较小的情况下,与直径较大的情况相比气体的流速变快,在导入配管内,分离的油被分散飞沫化,所以有油的分离效率变低的问题。
此外,在导入配管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虽然不易发生在导入配管内分离的油分散的事件,但由于气体的流速较慢,所以不易生成用来将混入在该气体中的液体离心分离的旋转流、螺旋流,还是有液体的分离效率变低的问题。
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如在日本特开2004-52710号及日本特开2006-305525号中记载那样,已知有通过沿着圆筒形的容器的内壁设置导引气流(伴随着微量的油的气流)的隔壁、构成为将液体惯性分离或离心分离的类型的气液分离器。如果是这样的类型的气液分离器,则不大取决于导入配管的直径的大小,容易生成旋转流、螺旋流,不易发生上述问题。
在上述两个专利公报中记载的结构中,隔壁与构成气液分离器主体的圆筒形的容器的内壁一体地形成。因此,在为了提高旋转流、螺旋流的流速而得到充分的离心分离效果而将隔壁与圆筒形的容器接近设置的情况下,由于容器内壁与隔壁的间隔较窄,所以容器内壁与隔壁的表面难以通过机械加工而平滑地完成。此外,在经过了规定的运转时间之后,产生了对气液分离器实施内部的清扫等维护的需要,但在上述结构中,容器内壁与隔壁之间的清扫等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不要求严格的加工精度、能够设置隔壁、并且能够发挥较高的气液分离效率的气液分离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的第1技术方案由以下部分构成:大致圆筒形的容器主体;盖体,将上述容器主体的上端封闭;导入流路,在上述容器主体上开口;以及隔壁,突出地设置在上述盖体上,以便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内部接近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壁而与上述导入流路的开口相对,并且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从周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变宽。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隔壁与容器主体的内壁之间隔着间隙,所以即使在隔壁与内壁的相对位置中有误差也不会相互干涉。因此,能够不要求严格的加工精度而在盖体上突出地设置隔壁。因而,能够将容器主体用铸件等形成,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将气流沿周向导引,生成旋转流、螺旋流,通过离心力将气体中的液体分离。此外,由于能够将盖体与隔壁一体地从容器主体拆下,所以清扫等维护较容易。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中,也可以是,上述隔壁的从上述导入流路的开口到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窄的端部的长度比从上述导入流路的开口到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宽的端部的长度长。
根据该结构,由于与容器主体内壁的间隙较窄侧的流路阻力变大,所以实质上将气体的流动限制为周向单侧,能够在容器主体内生成旋转流、螺旋流而将液体有效地分离。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中,也可以是,上述导入流路大致沿径向设置在上述容器主体上。
根据该结构,在使气体碰到隔壁上,将液体惯性分离后,能够形成旋转流而将液体进一步离心分离。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中,也可以是,上述容器主体在内壁上形成有从上述导入流路的开口向与上述隔壁之间的间隙较宽侧以螺旋状下降而延伸的螺旋槽。
根据该结构,通过螺旋槽帮助螺旋流的生成,能够捕捉由螺旋槽分离后的液体而将其有效率地分离。
此外,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的第2技术方案由以下部分构成:大致圆筒形的容器主体;盖体,将上述容器主体的上端封闭;导入流路,在上述容器主体上开口;以及隔壁,突出地设置在上述盖体上,以便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内部接近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壁而与上述导入流路的开口相对;这里,上述容器主体在内壁上形成有从上述导入流路的开口向与上述隔壁之间的间隙较宽侧以螺旋状下降而延伸的螺旋槽。
根据该结构,能够沿着螺旋槽生成螺旋流、将气体中的液体离心分离。此外,通过在内壁与隔壁间设置间隙,不对容器主体、盖体及隔壁要求高的加工精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中,也可以是,上述导入流路大致沿径向设置在上述容器主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0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张识别装置
- 下一篇:可靠地达到可接受的血清睾酮水平的方法和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