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刺辊机构的纤维杂质重量分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0707.7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洲;杨晓利;徐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H3/00 | 分类号: | D06H3/00;D01G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孙大为 |
地址: | 瑞士乌斯特索达***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刺辊 机构 纤维 杂质 重量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测量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本产品应用于原棉含杂率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纺织工业中,往往需要测量纤维所含杂质的的含杂率。含杂率指纤维中含有的如沙土、枝叶、铃壳、软籽表皮等非危害性杂物的比例。例如,国标规定锯齿棉标准含杂率为2.5%。实际工作中一般用原棉杂质分析机测定原棉含杂率。
传统的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都是采用单刺辊机构的试验分析仪器,例如国家标准《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GB/T0499)中所述YG041、YG042、Y101等。这些传统的原棉杂质分析装置的典型结构是这样的:首先有一个喂棉罗拉,在喂棉罗拉之后是一个刺辊,在刺辊的圆周安装有两把或两把以上的杂质刀,之后有一个气流通道,用于剥离并带走刺辊表面的纤维,在杂质刀的下方置有一个杂质盘,用于收集杂质,杂质盘可以手动取出。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原棉被喂棉罗拉卷入并与刺辊接触后,高速运转的刺辊对原棉进行分梳作用,经刺辊锯齿分梳松散后的纤维及杂质,在机械和气流的作用下,粘附在刺辊表面,并随刺辊一起高速运转,由于纤维和杂质的形状不同、质量和密度不同,在离心力和气流的综合作用下,纤维粘附在刺辊表面,杂质游离在较远离刺辊表面的气流层中,在经过杂质刀时,杂质被挡落,而纤维继续随刺辊运转,被挡落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于杂质盘中。随刺辊继续运转的纤维被带到相切于刺辊运转方向的气流通道时,由于气流通道的特殊形状造成压力的变化,纤维脱离刺辊表面,并被气流带走。
在上述分离杂质的过程中,由于机械和气流的作用,有少部分的纤维不可避免的会脱离刺辊表面,落入杂质盘中,传统的杂质分析装置中,需要经过操作人员人工拣选,选出其中不是杂质的游离纤维之后,进行称重,可以得出原棉中杂质的重量含量。这种人工拣选的方式不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存在操作者拣选的人为差异,导致测量值存在偏差。
综上所述,此类分析仪器存在效率低、劳动量大等缺点,其试验分析过程一般需要对实验样本进行两次分析,分析效率较低,并且分离出来的杂质中往往会含有有效的棉纤维,对试验结果造成偏差,这需要操作者手动将有效的棉纤维捡出,因此还会造成试验结果的因人而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刺辊机构的纤维杂质重量分析装置,它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棉杂质的检验分析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减少操作者的工作劳动量。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刺辊机构的纤维杂质重量分析装置;包括: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前端有给棉结构;位于给棉结构后方设置有主刺辊;在主刺辊的后面设置有与主刺辊表面相接近的第二刺辊;在主刺辊和第二刺辊的下方设置有杂质收集装置;有与杂质收集装置相连接的杂质测量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过主刺辊和第二刺辊的两次杂质清除之后,相比于原有单刺辊结构,可以更加彻底的将杂质从棉样本中清除出来,使得后续的杂质测量值更准确。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棉杂质的检验分析效率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杂质分离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杂质测量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给棉罗拉 2、给棉板 3、第一杂质刀 4、第二杂质刀
5、主刺辊 6、第二刺辊 7、气流导板 8、杂质盘
9、电子天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采用双刺辊机构,其主要包含给棉罗拉1、给棉板2、第一杂质刀3、第二杂质刀4、主刺辊5、第二刺辊6、气流导板7、杂质盘8、电子天平9等。
本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由气流导板7构成的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入口部分有给棉罗拉1以及给棉板2组成给棉结构,给棉罗拉1将需要做杂质检验的原棉样本喂入。原棉样本在给棉罗拉1和给棉板2的夹持下,被主刺辊5分梳。在主刺辊5的下方设置有杂质盘8,图1所示的黑点为被分梳出来的杂质11,其中一部分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跌落入杂质盘8中,其它的杂质在离心力和气流的综合作用之下,随着刺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未经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07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型人造石材
- 下一篇:阳极氧化多重染色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