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有机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0916.1 | 申请日: | 2004-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金公谦;李民钉;金渊焕;张俊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54 | 分类号: | H01L51/54;H01L51/50;C07D487/22;C07D471/22;C07F5/02;C09K11/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青;樊卫民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有机化合物 采用 化合物 有机 发光 器件 | ||
本申请为国际申请日2004年10月18日、国际申请号PCT/KR2004/002661于2006年4月6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号200480029288.X、发明名称“新型有机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有机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所谓“有机发光”现象(有机电致发光)通常是指通过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现象。特别地,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有机膜并对两电极之间施加电位时,电洞和电子即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有机膜内。上述注入的电洞和电子在重结合(recombination)时即形成激子。进一步地,当激子降至基态时即发光。
除上述由两极注入的电荷重结合而发光的有机发光机制之外,还有另一发光机制,其中电洞和电子不从外电极注入,而是在施加交流电压情况下通过两性电荷产生层而产生,例如常规无机薄膜发光器件的情况,并且电洞和电子移动至有机薄膜层而导致发光(Appl.Phys.Lett.,85(12),2382-2384)。
自从POPE,KALLMAN等于1963年发现蒽单晶中的电致发光,迄今已对其作了积极研究并开发成OLEDs(有机发光器件)。近来,有机发光器件已用于平板显示器、发光器件等。此类有机发光器件开发速度极快,以致作为显示器的性能有了显著改进并已开发出各种应用产品。
为了制造更有效的有机发光器件,已作了许多尝试,用于以多层结构替换单层结构的形式来制造器件中的有机膜。当前所用有机发光器件大多具有将有机膜和电极进行沉积所得的结构。有机膜通常具有多层结构,包括电洞注入层、电洞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已知OLEDs的特征在于高亮度、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可变色、低成本等。但是为了具有此类特征,器件中形成有机膜的各层(例如电洞注入层、电洞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必须由更稳定和有效的材料形成。
现有技术公开了以荧光化合物搀杂发光主体(host)从而改进多层结构OLED的发光效率的方法。特别地,根据Tang等(J.Appl.Phys.第65卷(1989),第3610页),将少量具有高量子效率的荧光化合物(例如香豆素颜料或吡喃衍生物)与发光主体混合可改进发光效率。在该情况下,根据荧光化合物的类型可得到具有期望波长的光。但是,当将Alq3用作电子传输材料并提高驱动电压用以获得高亮度时,则除基于搀杂的荧光化合物的发光外还观察到基于Alq3的绿色发光。这对于色纯度而言是个问题,特别地当待发射的光颜色为蓝色时。已经知道该问题产生原因在于Alq3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LU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之间的窄带隙。该窄带隙导致激子从发光层扩散至Alq3,从而引起基于Alq3的发光。
已有报道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电洞阻挡材料用于改进OLEDs的发光效率,其中电洞阻挡材料包括3-(4-联苯基)-4-苯基-5-(4-叔丁基苯基)-1,2,4-三唑(TAZ),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罗啉(BCP)等(Jpn.J.App.Phys.Part 2,1993,32,L917)。但是,上述材料耐久性差,并具有使器件劣化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在高温保存时器件连续发光的时候。此外存在的其他问题是,上述材料应配置成独立于发光层的层,并且使用该材料时由于HOMO和LUMO之间的宽带隙导致驱动电压提高。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OLEDs的特性,有必要开发更稳定和有效的可用于OLEDs中的材料。
附图简述
图1-5各自为可用于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OLED)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标号101为基质,102为阳极,103为电洞注入层,104为电洞传输层,105为发光层,108为电洞阻挡层,106为电子传输层,107为阴极107。
图6所示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OLED的电流-电压关系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能够实施选自电洞注入、电洞传输、电洞阻挡、发光、电子传输、电子注入和在阳极和电洞注入层之间进行缓冲的至少一种功能的有机物质,从而改进有机发光器件的耐久性和/或效率,其中采用如下通式1表示的环三聚体核结构设计所述有机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其中
A为B或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0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释肥料和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