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室外机使用的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1480.8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杭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震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F24F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室外 使用 冷凝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的通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使用的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空调在中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2009年中国国内销售了3千多万台各类空调器,至2009年底全国至少安装使用了1亿5千万台的空调器。但目前中国空调器的能效比较低,空调作为能耗大户,其耗电量占全国总耗电量的15%左右。
在夏季使用空调时,因空调的蒸发器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室内空气循环流经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蒸汽会受冷却凝结而产生一定量的冷凝水(1.5匹分体式家用空调通常每小时产生几百毫升到几升的冷凝水)。目前大多数的空调器在运行中产生的冷凝水是直接向室外排放的,这不仅对环境卫生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引起邻里纠纷。同时空调器运行中室外机还排出大量废热,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另一方面,冷凝水的温度大大低于室外气温,直接向室外排放也是一种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技术方案,如通过回收利用冷凝水对室外机冷凝器进行冷却,冷凝水被导入滴在冷凝器散热翅片上吸热气化,可以改善冷凝器的传热效果,降低空调运行时的能耗。其中一项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70855.7)提出呈长条形的集水槽在其底部侧面设有多个平行的滴水口,在滴水口上插入呈竖向鸭嘴式的滴水头,将这种具有滴水头的集水槽用双面胶带固定在空调器室外机组上,将滴水头插入冷凝器散热翅片内,使冷凝水直接滴入冷凝器上端的高温铜盘管上,由上而下流淌被高温冷凝器加热后蒸发,对冷凝器形成部分水冷却。虽然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利用空调器室内外机组安装的高度差,依靠重力将冷凝水滴入冷凝器散热翅片内的问题,但该方案提出的装置存在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需要将呈竖向鸭嘴式的滴水头逐个插入到长条形集水槽底部侧面设置的多个滴水口内,完成插入后的多个呈竖向鸭嘴式的滴水头方向各异,因滴水头数量众多,经调整方向后也难以插入到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的散热翅片间。
(2)滴水头的流量无法控制,由于滴水头安装位置可能有倾斜,冷凝水会从较低位置上的滴水头处大量流出,超出了该部分通道的冷凝器的蒸发气化能力,冷凝水一部分被蒸发气化,另一部分流入底盘。
(2)只能安装在冷凝器散热翅片的侧面,用途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连体型导流板的空调室外机使用的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其具有导流孔的众多连体型导流板,既可方便地插入到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散热翅片间形成可靠固定,也可通过将装置安装在室外机的顶板上而悬空于冷凝器冷媒管之上,冷凝水经分流细化后流量受控地由上而下流淌,与冷凝器冷媒管及散热翅片表面充分接触而被完全蒸发气化。
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使用的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带有冷凝水管接头的集水框体,盖板,集水框体与盖板接合成集水箱,集水箱中空部分形成溢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上,平行分布着一排与盖板垂直的导流板,导流板端部小,根部大,导流板端部横向距离小于空调室外机冷凝器散热翅片间距离;导流板上有一个贯通导流板与盖板的导流孔,导流孔直径为0.3毫米~1.0毫米;导流板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冷凝器散热翅片之间距离的2~8倍。
进一步的改进是导流板上的各导流孔前覆盖一层亲水性微孔膜,亲水性微孔膜孔径为0.2微米~20微米,亲水性微孔膜与集水框体间填充过滤棉。
进一步的改进是导流板与盖板垂直方向的长度不小于冷凝器散热翅片进风侧平面到冷媒管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的改进是导流板朝下倾斜与盖板形成一个锐角。
上述技术方案的目的是将集水箱盖板上数十上百个导流板从冷凝器进风侧全部插入散热翅片间空隙,依靠导流板与冷凝器散热翅片间的夹紧力将空调室外机使用的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可靠地固定在冷凝器散热翅片上,并使导流板端部紧贴可能的最上端的冷媒管上端表面。冷凝水经冷凝水管接头进入集水箱中的溢流槽,槽内冷凝水水位不断上涨,通过导流板上的导流孔溢出,由于导流板上的各导流孔前覆盖一层亲水性微孔膜(亲水性微孔膜与集水框体间填充过滤棉,使亲水性微孔膜紧贴各导流孔,同时冷凝水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在此得到过滤),受亲水性微孔膜孔径大小的调节控制,冷凝水被均匀分流细化成小水滴间隙性地排入冷媒管上表面,由于导流板朝下倾斜与盖板形成一个锐角,使冷凝水更易于聚集在导流板端部,形成众多通道由上而下流淌,在此过程中还同时受到排风的吸引向前移动,因而冷凝水与冷凝器冷媒管及其上的散热翅片表面充分接触进行热量交换被完全蒸发气化,从而解决了前述技术问题(1)和(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震,未经杭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1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源转换的高温蓄热电锅炉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