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1699.8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4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孔利明;李斌;陈健;朱怿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降序 阵列 消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设备用的消磁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所述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可进行无能耗、免维护的进行快速消磁。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业设备中,例如,在大至舰船、潜艇、板材、钢丝内衬输送带、车辆等大型设备或装置,小至手表、螺丝刀等的小型设备、工具等,都常常由于其电磁铁构件的带电使用而导致所述设备或装置、工具等的导磁体被磁化。在所述导磁体设备的构件使用而被磁化之后,就会发生不良使用后果,为此,必须进行消磁。
以往技术的消磁方法均采用消磁机来解决。传统消磁机为高能耗消磁器,所述消磁机通常包括:内线圈、磁导体和控制线路。其采用电振荡原理是,将交流电变成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后产生高频磁场,再经由磁导体将高频磁场输出到消磁机工作区内。此时,将舰体、板材、钢丝内衬输送带、车辆等大型设备或装置置入消磁机的工作区时,强大的交变磁场将舰体、板材、钢丝内衬输送带、车辆磁化体中的剩磁逐渐中和为中性,使其不带磁性。
另外,如欲清除硬盘、软盘、磁带、磁卡等磁性存储介质上的数据,也需要消磁,需要被清除数据的介质外观完好,均可以再次使用。
然而,众所周知,上述现有技术的消磁设备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其能耗和造价都非常高,且需要维护,运行成本尤其是长久工作状态下的维护成本非常高。
例如,宝钢马迹山港的(铁矿)高速输送带机组运行时必须使用除铁器电磁铁。因长久受除铁器电磁铁的影响,该高速输送带机组内累积剩磁、磁化现象非常严重。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磁辊筒消磁机,一种新型的消磁机对所述钢丝输送带机组进行消磁。但是它的问题是:1、能耗较高,2、因转速提不高,得不到最佳消磁效果,3、磁辊筒长期处于高速状态,轴承更换频频,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所述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无能源消耗,免维护,能长久使用而运行成本极低,消磁效果佳而制造成本低廉。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结构如下:
在磁钢阵列底板上设置S、N交错排列的永久磁钢06,所述永久磁钢第一块磁强最大,自上而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
所述永久磁钢相互之间镶嵌非导磁类物质;
所述永久磁钢阵列的磁强曲线满足呈现斜直线梯度的降序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磁钢的每相邻二永久磁钢的磁强降为196-612gs。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磁钢的磁强度满足5000gs-100gs的降序,且磁强曲线呈现斜直线梯度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类物质为木条或塑料。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阵列底板为一体式整块磁钢阵列底板。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阵列底板为由4-25块底板单元构成的磁钢阵列底板。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S、N交错排列的永久磁钢06的高低一致,且与非导磁类保护罩壳平面齐平。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由4-15块底板单元构成的磁钢阵列底板固定于一框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磁钢相互之间镶嵌非导磁类物质的间隔为与永久磁钢的同等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磁密度降序阵列消磁板工作原理:若要消去导磁物质的剩磁,须在剩磁体加相反方向的外磁场,且在单位时间内不断地作南北磁场交替,磁密强度由强到弱,由此进行消磁。
为要达到消磁目的需三要素:
一、消磁器的磁场交变频率,
二、消磁器需有足够的磁通密度,
三、磁强由强到弱递减直至为零的过程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16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