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Si+自注入制备室温下硅晶体D1线发光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1858.4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王茺;韦冬;李亮;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265 | 分类号: | H01L21/265;H01L21/32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i sup 注入 制备 室温 晶体 sub 发光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光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使用Si+自注入在晶体硅中形成室温高效的D1线发光新技术,属于光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Si是实现光电子-微电子集成工程的最佳候选材料。因为除易于兼容和集成的优点外,Si基光电材料与其它光电材料相比还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以及功能扩展性强等的特点。但是硅是间接带隙的半导体,即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空间波矢不同。所以,为了满足动量守恒,来自导带底的电子和来自价带顶的空穴的复合必须有声子的参与,而这种三个粒子参与的复合过程使得发光效率大为降低。近20年来,人们一直在为增强Si材料的发光而不懈探索。
目前,发展硅基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有离子注入单晶硅、离子束溅射生长Si/Ge量子点、及化学腐蚀制作成多孔硅。其中,离子注入法具有与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兼容、能精确控制注入离子的浓度和分布、在较低温度下能进行操作的突出优点。近年来,在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和匹配的退火工艺处理后的Si中发现了一些新颖物理和光学特性,这使得离子注入硅晶体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据文献报道,目前采用离子注入技术注入硅晶体发光的离子主要包括稀土离子Er+、IV族元素C+、Ge+,以及B、S、P常规离子。在采用以上离子注入硅使其发光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如掺铒硅能获得波长为1.54μm的光致发光,但是由于Er的原子量很大,必须采用高能量注入机,同时由于Er在Si晶体中的固溶度较低(<1×1018cm-3),因而导致其发光效率很低。又如将注入B+的硅晶体制作成Si发光二极管,发光响应时间为~18μs,器件的室温外量子效率~2×10-4,如果计及器件的边反射,据称外量子效率达10-3,即约为GaAs的1/10。因此需要探索研究新型的注入离子,使其注入硅晶体后能高效发光。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行Si集成电路完全兼容的用Si+自注入在晶体硅中形成室温高效的D1线发光新技术,以获得亮度强,稳定性好,可在室温下D1线发光硅材料。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用Si+自注入制备室温下硅晶体D1线发光材料的方法,包括采用离子注入机在室温、真空环境下将Si+自注入硅基片,其注入剂量为1012cm-2-1016cm-2,注入能量为100keV-300keV。注入完成后,在氮或氩气氛下对注入后的硅晶采取退火处理,退火温度700℃-1100℃,退火时间为1-20小时。
所述的离子注入硅基过程,预先用现有技术对硅基底材料进行处理:
A、选择晶向为100的Si基底材料,用甲苯、丙酮、无水乙醇分别依次清洗15分钟,除去基底表面有机物和无机物杂质;
B、将清洗过的Si基底材料,先用H2SO4∶H2O2=4∶1的溶液煮沸10分钟,再用HF∶H2O2=1∶9的溶液浸泡20s-40s;
C、经上述B步骤处理后的Si基底材料,先用NH3OH∶H2O2∶H2O=1∶1∶4的溶液煮沸10分钟,再用HF∶H2O2=1∶9的溶液浸泡20s-40s;
D、经上述C步骤处理后的Si基底材料,先用浓HNO3煮沸3分钟,再用HF∶H2O2=1∶9的溶液浸泡20s-40s;
E、经上述D步骤处理后的Si基底材料,先用HCL∶H2O2∶H2O=3∶1∶1的溶液煮沸5分钟,再用HF∶H2O=1∶20的溶液浸泡30s-60s,最后用高纯氮气吹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18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
- 下一篇:无线通信装置和拼合式触敏用户输入表面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 <100>N<SUP>-</SUP>/N<SUP>+</SUP>/P<SUP>+</SUP>网状埋层扩散抛光片
- 零50电力L<SUP>2</SUP>C<SUP>2</SUP>专用接口<SUP></SUP>
- 高保真打印输出L<SUP>*</SUP>a<SUP>*</SUP>b<SUP>*</SUP>图像的方法
- 在硅晶片上制备n<sup>+</sup>pp<sup>+</sup>型或p<sup>+</sup>nn<sup>+</sup>型结构的方法
- <sup>79</sup>Se、<sup>93</sup>Zr、<sup>107</sup>Pd联合提取装置
- <sup>79</sup>Se、<sup>93</sup>Zr、<sup>107</sup>Pd联合提取装置
- <sup>182</sup>Hf/<sup>180</sup>Hf的测定方法
- 五环[5.4.0.0<sup>2</sup>,<sup>6</sup>.0<sup>3</sup>,<sup>10</sup>.0<sup>5</sup>,<sup>9</sup>]十一烷二聚体的合成方法
- 含烟包装袋中Li<sup>+</sup>、Na<sup>+</sup>、NH<sub>4</sub><sup>+</sup>、K<sup>+</sup>、Mg<sup>2+</sup>、Ca<sup>2+</sup>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
- <base:Su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