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光板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1961.9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闫守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8 | 分类号: | F21V5/08;F21V19/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光板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透光板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经常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光源,而透光板为光源的传播媒介,能接受光源,引导光的散射方向。请参阅图1所示,其绘示发光二极管制成的灯条的示意图,发光二极管1的发光面大体上皆为长型或是方形架构,使用发光二极管1制成的灯条10由于机械结构与电极架构,会形成断断续续如虚线般的发光面,而且发光二极管1大体上呈现Lambertian(朗伯体)的光场分布,在正向具有较强的发光强度,这种发光架构会导致邻近灯条的可视区域发光不均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称为热点(Hot Spot)。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透光板改良结构,该透光板改良结构能使光源分散,达到均匀光分布的效果,有效解决了热点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光板改良结构,该透光板改良结构能使光源分散,达到均匀光分布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透光板改良结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该透光板改良结构包括:一入光面及与该入光面相对应的一出光面,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对应该入光面的下侧,该入光面设有若干个凹槽数组,该凹槽数组为连续的弧形凹槽或弧形凹槽与V形凹槽相结合的凹槽数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透光板改良结构能使光源分散,达到均匀光分布的效果,有效解决了热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由发光二极管制成的灯条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透光板改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入射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透光板改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其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透光板改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本发明的透光板改良结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该直下式背光模组按顺序包括:反射元件、发光源、透光板、光学膜片,于第一实施例中,该透光板改良结构20包括:一入光面21及与该入光面相对应的一出光面22,而发光源发光二极管30设置于该入光面21的下侧,该入光面21依据发光二极管30的线性分布设有若干个凹槽数组,该凹槽数组连续分布在上述入光面上21,该凹槽数组为连续的弧形凹槽210数组。
请参阅图3所示,其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入射光的光路示意图。因发光二极管30为点光源,当点光源301发出光线后,光线直接照射到透光板改良结构20上,由于透光板改良结构20的入光面21为连续的弧形凹槽210凹面,与现有技术透光板入射面为平面102的入射光相比较,该入射光因更趋近于入射面21的法线而更加扩散,从而达到均匀光分布的效果,有效解决了热点现象。
请参阅图4所示,其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透光板改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于第二实施例中,该透光板改良结构20包括:一入光面21及与该入光面21相对应的一出光面22,而发光源发光二极管30设置于该入光面21的下侧,该入光面21依据发光二极管的线性分布设有若干个凹槽数组,该凹槽数组连续分布在上述入光面21上,该凹槽数组为弧形凹槽210与V形凹槽211相结合的凹槽数组。该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原理一样,当发光二极管30发出光线后,光线直接照射到透光板改良结构20上,由于透光板改良结构20的入光面21为弧形凹槽210与V形凹槽211相结合的凹面,与现有技术透光板入射面为平面的入射光相比较,该入射光因更趋近于入射面21的法线而更加扩散,从而达到均匀光分布的效果,有效解决了热点现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透光板改良结构能使光源分散,达到均匀光分布的效果,有效解决了热点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1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试流水线
- 下一篇:缓冲层用橡胶组合物以及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