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扫车控尘扫刷式边吸尘口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2706.6 | 申请日: | 201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峰;陈杰;汪澍;魏安林;马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扫 车控尘扫刷式边 吸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扫车控尘扫刷式边吸尘口,主要特征是边吸尘口的前部安装有扫刷,扫刷由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扫刷在清扫过程中的扬尘被边吸尘口气流吸进,即保留了扫刷对侧石根部清扫干净的优点,又避免了扫刷作业二次扬尘的缺点,配备于纯吸式清扫车,进一步提高清扫效率和清扫效果,属环境保护领域清洁装备类。
背景技术
吸尘口是纯吸式清扫车的重要部件,有主吸尘口和边吸尘口之分。主吸尘口用来吸扫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粉尘和垃圾,边吸尘口用吸扫车辆侧面的粉尘和垃圾。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072764.7公开了一种纯吸式扫路车吸尘口,属于主吸尘口。传统的边吸尘口结构与主吸尘口相式,不带扫刷,因此对于有道路侧石的环境来说,纯吸式边吸往往不能将侧石根部的粉尘或垃圾吸扫干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清扫车控尘扫刷式边吸尘口,主要特征是边吸尘口的前部安装有扫刷,扫刷由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扫刷在清扫过程中的扬尘被边吸尘口气流吸进,即保留了扫刷对侧石根部清扫干净的优点,又避免了扫刷作业二次扬尘的缺点,配备于纯吸式清扫车,进一步提高清扫效率和清扫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主要包括:上壳体、吸风口、支撑臂、前端板、侧端板、后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刷、扫刷电机、扫刷角度限位螺钉,其连接方式为:上壳体、前端板、侧端板、后端板构成边吸尘口工作室,支撑臂轴联于上壳体上,吸风口与负压风机联接,扫刷电机的底座固定在上壳体上,扫刷与扫刷电机轴联,扫刷置于上壳体的前外角位置,扫刷角度限位螺钉顶在扫刷电机的侧板上,扫刷刷毛的一部分外露至边吸尘口工作室外,扫刷刷毛的另一部分伸入至边吸尘口工作室内。
清扫车吸扫作业时,扫刷清扫边角区域。边吸尘口除吸扫工作室区域的粉尘和垃圾外,同时吸入扫刷清扫时的二次扬尘,因此称为控尘扫刷式边吸尘口。
限位螺钉用来调整扫刷1的刷毛部分伸入边吸尘口工作室内的大小。
扫刷电机也可以是扫刷液压马达。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进步。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扫车控尘扫刷式边吸尘口,主要特征是边吸尘口的前部安装有扫刷,扫刷由扫刷电机或扫刷液压马达驱动,扫刷在清扫过程中的扬尘被边吸尘口气流吸进,即保留了扫刷对侧石根部清扫干净的优点,又避免了扫刷作业二次扬尘的缺点,配备于纯吸式清扫车,进一步提高清扫效率和清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一种清扫车控尘扫刷式边吸尘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上壳体3、吸风口4、支撑臂5、前端板6、侧端板7、后端板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刷1、扫刷电机2、扫刷角度限位螺钉8,其连接方式为:上壳体3、前端板6、侧端板7、后端板9构成边吸尘口工作室,支撑臂5轴联于上壳体3上,吸风口4与负压风机联接,扫刷电机2的底座固定在上壳体3上,扫刷1与扫刷电机2轴联,扫刷1置于上壳体3的前外角位置,扫刷角度限位螺钉8顶在扫刷电机2的侧板上,扫刷1刷毛的一部分外露至边吸尘口工作室外,扫刷1刷毛的另一部分伸入至边吸尘口工作室内。
清扫车吸扫作业时,扫刷1清扫边角区域。边吸尘口除吸扫工作室区域的粉尘和垃圾外,同时吸入扫刷1清扫时的二次扬尘,因此称为控尘扫刷式边吸尘口。
限位螺钉8用来调整扫刷1的刷毛部分伸入边吸尘口工作室内的大小。
扫刷电机2也可以是扫刷液压马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2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