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水管线不停水修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2960.6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0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志 |
主分类号: | F16L55/16 | 分类号: | F16L55/16;F16L55/163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19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管线 停水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管线修复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排水管线不停水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因为污水的腐蚀性,极易产生管道强度下降、碎裂和污水泄露。对管道修复的传统办法是对管道进行树脂内衬加固,该方法有翻转法和树脂软管拖入法两种:此技术均统称为树脂管道现场固化(CIPP)技术。用该技术进行修复时必须对旧管道的污水进行导流,也称倒水,即用水泵将污水从上游的检查井中抽出,再通过地面或地下的临时管线排到下游的某个检查井内,然后将内衬安装到旧管道内,通过加热使内衬固化形成坚固的内衬管道。
倒水对于市政来讲是相当困难的工作,第一,污水流量比较大且不稳定;第二,要很多泵组联合工作,噪音大、耗电高;第三,一般倒水距离最小为一个井距约30-70米,路面摆放困难且影响交通;第四,容易在地表面产生污水积水影响环境和市容。有时为了倒水不得不铺设临时管线,临时管线又必须埋在地面以下,临时管线同样会产生很多市政难题,也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基于传统工艺的这些弊病,突破已有树脂内衬固化必须加热的观念,用自然常温固化代替加热固化,然后解决了内衬与原管道容易产生气包和水包的难题,进而开发出了不倒水修复新方法即带水修复技术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翻转内衬修复技术必须停水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管线不停水修复的方法,以利于排水管道在正常输送污水情况下,实现对旧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或加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水管线不停水修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现场勘测
对要修复的排水管道进行实地勘测,确定包括管道的建设年代、管道材质、管道内径、管道腐蚀情况、管内沉积物情况、管道污水排放日分布情况以及检查井的爬梯高低和井室大小情况的要素;
2)、管道清理
首先采用外翘挠片清理器对要修复的排水管道进行带水清理,将要修复的排水管道内砖头、瓦片、石头、木块以及沉积物清理带出,然后用中空弹性皮牛将管道内的细小泥沙杂物清理干净,保证要修复的排水管道内衬膨胀时不会被划破;
3)、管道内窥镜检测
用管道内窥镜对要修复的排水管道进行内窥检查,确认要修复管段内有无暗井以及要修复的排水管道的具体腐蚀和破坏程度;
4)、排水管管端局部处理
对排水管道管端检查井内的爬梯进行遮盖或剔除处理,在检查井内安装内衬吊装支架和导向支架,安装水位监测装置;
5)、复合纤维软管和防水膜的制作
根据要修复的排水管道的周长缝制复合纤维软管,用多层复合纤维缝制,根据安装内衬的厚度确定复合纤维的层数,通常每层复合纤维厚度为2mm。复合纤维软管内外贴合内、外侧防水膜,内防水膜先套在复合纤维软管的外侧,形成待浸渍树脂软管;外侧防水膜的外侧固定多条弹性体,用粘结剂或胶粘带将弹性体与外侧防水膜结合在一起,形成排气排水通道;
6)、树脂配制
管道内衬所用原料为环氧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或改性的环氧树脂或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选用所用树脂将其放到旋转搅拌罐中,在所述原料中加入固化剂、增韧剂,其比例为按重量份100∶30~50∶5~10进行混合搅拌,搅拌在搅拌罐中进行,搅拌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搅拌均匀即配制成所需的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能自然固化的树脂混合物,上述搅拌均匀的树脂混合物具有一定流动性,在常温下其出现凝胶的时间通常大于10个小时,这样为后续的复合纤维软管浸渍和安装预留时间;
7)、浸渍树脂软管
将步骤6)配制的树脂混合物加入到上述5)所述的待浸渍树脂软管中,然后用对辊碾压机进行浸渍碾压处理,软管内的多层复合纤维被混合树脂均匀浸渍并保持一定厚度,将浸渍良好的复合纤维软管放入气压翻转柜中,以空气为介质保持一定压力将浸渍好的复合纤维软管进行翻转,控制翻转进程,将浸渍好树脂的复合纤维软管连续翻转到预制的外侧有弹性体条的防水膜中,翻转完毕就得到一条具有内外双层防水膜的树脂内衬软管;
8)、树脂内衬软管定位安装
树脂内衬软管运到施工现场,然后用牵引机牵引,通过检查井、防护膜、导向支架进入排水管道内,树脂内衬软管的两端在上、下游检查井内用吊绳吊起并控制一定高度,通常吊起高度比要修复的排水管道的管顶高度要高≥1.0米;
9)、充水保压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志,未经林永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29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