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甲基化次膦酸及其衍生物金属盐和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3063.7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忠;胡志;陈力;罗园;林公澎;刘勇;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30 | 分类号: | C07F9/30;C07F9/2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唐丽蓉 |
地址: | 6102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化 次膦酸 及其 衍生物 金属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次膦酸盐阻燃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羟甲基化次膦酸及其衍生物金属盐和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羟甲基化次膦酸或羟甲基次膦酸衍生物的某些金属盐可以作为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使用。如U.S.4180495公布了双羟甲基次膦酸锌作为阻燃剂,得到了阻燃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作为羟甲基化次膦酸或羟甲基化次膦酸衍生物金属盐的制备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例如,U.S.3513113公开了以黄磷和多聚甲醛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制备得到了羟甲基化次膦酸钠,但是该方法的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剧毒的磷化氢气体,这不仅危及人体生命安全,且污染环境。又如U.S.4180495公开了以次磷酸钠,盐酸,多聚甲醛为原料,在常压下合成得到双羟甲基次膦酸的制备方法,但由于该方法的反应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盐酸(2千克次磷酸钠需要4升盐酸),因而需要在反应完后采用多步后续处理才能除去多余的盐酸,从而使得成本大为提高。再如U.S.5196554公开了以无机次磷酸铝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合成得到了双羟甲基次膦酸铝。但该反应需要在特定的高压釜、高温下进行,要求设备比较精密而且能耗大,不符合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类新的羟甲基化次膦酸及其衍生物金属盐,作为添加型阻燃使用。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羟甲基化次膦酸及其衍生物金属盐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的羟甲基化次膦酸及其衍生物金属盐,该金属盐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H、CH3、CH2CH3、CH2CH2CH3、CH2CH2CH2CH3、CH2CH(CH3)CH3、Ph或CH2OH;M为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或Mn;n为所选金属离子的化合键数。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上述羟甲基化次膦酸及其衍生物金属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及条件如下:
1)先将含有至少一个磷-氢键的次磷酸或次膦酸衍生物加热到40-150℃后,缓慢加入醛类化合物,然后搅拌反应2-15h,而含有至少一个磷-氢键的次磷酸或次膦酸衍生物:醛类化合物的摩尔比=1∶1~5;
2)将温度调至20-95℃后,加入与含有至少一个磷-氢键的次磷酸或次膦酸衍生物等当量的碱金属氢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且使羟甲基化的次膦酸或羟甲基化的次膦酸衍生物转化为碱金属盐;
3)将温度调至40-100℃后,加入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中的任一种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并搅拌反应至沉淀完全析出即可,其中所加金属化合物与第2)步反应得到的碱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10。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至少含有一个磷-氢键的次磷酸或次膦酸衍生物优选为次磷酸、甲基亚膦酸、乙基亚膦酸、丙基亚膦酸、异丁基亚膦酸、亚磷酸甲酯、亚磷酸乙酯、苯基亚膦酸或亚磷酸苯酯中的任一种。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醛类化合物优选为甲醛或多聚甲醛。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优选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由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中的任一种所形成的金属化合物为它们的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金属硫酸盐、金属醋酸盐、金属硝酸盐或金属氯化物。优选其中的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硫酸盐或金属氯化物。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不仅选用的是便宜易得的醛类化合物来对次磷酸或次膦酸衍生物进行羟甲基化处理,而且在处理过程中既不需使用溶剂,又不会产生剧毒气体,因而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影响。
2、由于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可行,不需要复杂的高压设备,且反应温度也较低,因而不仅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且节约了能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由于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后期需要除去的多余物料,因而既不需要设置复杂的后处理工序,又不会排放有毒废水,这不仅避免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避免因后期废水处理所带来的一系列导致产品成本增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3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