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铁锂的二次烧结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4384.9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谢朝华;方正升;刘俊杰;彭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朝华;方正升;刘俊杰;彭小琦 |
主分类号: | C01B25/45 | 分类号: | C01B25/4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二次 烧结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指一种磷酸铁锂的二次烧结合成方法,属于电化学、材料学、物理学交叉学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万能型可充电式电池,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最新一代二次电池产品,目前尚无可预见的替代产品。锂离子电池具有单体工作电压高、质量和体积比能量大、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理想能源,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电动工具、航模等便捷式电器领域,且正逐步应用于大型动力领域,如电动车、助力车、混合(纯)动力车、不间断电源、大型通讯电源等。
正交晶系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由于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而成为一种最有潜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已引起学术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兴趣。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动力型电源的突破,必将使铅酸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锰、钴等系列正极材料制成的锂离子电池退出历史的舞台。目前,国际上仅有加拿大Phostech Lithium公司,美国valence公司和A123公司,以及台湾长圆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实现了磷酸铁锂材料的批量生产。国内生产厂家的技术还不成熟,无法保证批量稳定的磷酸铁锂供应。目前LiFePO4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例如电导率低、低温性能差、储存性能不佳、批次一致性差等问题是其走向实用化的最大障碍,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在大型动力设备上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磷酸铁锂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锂混合,高温烧结制备磷酸铁锂;2、氧化铁、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锂混合,高温烧结制备磷酸铁锂;3、磷酸铁和碳酸锂混合,高温烧结制备磷酸铁锂;4、湿法直接合成磷酸铁锂,再高温处理。四种方法各具优势,第一种方法工艺简单,便于产业化,但合成出的磷酸铁锂加工性能不佳,且一致性问题不好;第二种方法工艺简单,合成出的磷酸铁锂物理指标突出,加工性能好,但倍率性能不理想,且一致性问题差;第三种方法工艺较简单,合成出的磷酸铁锂物理指标突出,倍率性能也好,但很难解决磷酸铁锂合成一致性差的问题;第四种方法工艺复杂,合成出的磷酸铁锂性能好,但同样存在一致性差的问题。并且,上述四种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均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储存性能较差,因为储存性能和磷酸铁锂中杂相息息相关,采用高温烧结合成,无法避免产生较多的杂质相,而这些杂相物质在电池使用时可以和电解液作用,形成的金属离子容易在负极析出,产生嵌锂,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磷酸铁锂具有高的导电率、良好的储存性能、较佳的低温性能且批次一致性好的磷酸铁锂的二次烧结合成方法。
本发明一种磷酸铁锂的二次烧结合成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第一步:配料
取锂盐、铁的化合物和磷的化合物,按锂、铁、磷元素摩尔比为(0.98-1.02)∶1∶1的比例配料,混合均匀;所述锂盐、铁的化合物和磷的化合物的粒度为1-20微米;
第二步:一次烧结
将第一步所得混合物以1-5℃/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350℃-550℃,并保温5-15小时,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对所得物料进行破碎,得到磷酸铁锂粉末;
第三步:二次烧结
将第二步所得磷酸铁锂粉末与碳源、溶剂混合均匀,干燥后以2-8℃/min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650℃-850℃,保温10-20小时,然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破碎、过筛分级,筛下物即为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磷酸铁锂产品。
本发明中,所述锂盐选自碳酸锂、氢氧化锂、磷酸二氢锂中的一种;所述铁的化合物选自草酸亚铁、三氧化二铁、磷酸铁中的一种;所述磷的化合物选自磷酸二氢铵、磷酸铁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破碎为机械破碎。
本发明中,所述过筛分级粒度为1-4μm。
本发明中,所述碳源选自葡萄糖、蔗糖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溶剂选自酒精、纯水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次烧结、第二次烧结均在惰性气体保护气氛炉中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朝华;方正升;刘俊杰;彭小琦,未经谢朝华;方正升;刘俊杰;彭小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4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