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鲟活体无创伤采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4627.9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6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郭柏福;万建义;田家元;舒德斌;刘灯红;唐大明;姜华;郑成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惠莲 |
地址: | 443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鲟 活体 创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鲟活体无创伤采卵方法。
背景技术
鲟科鱼类与鲤科、鲶科等普通鱼类相比,在生殖系统结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普通鱼类的卵巢有外膜包被,俗称卵袋,其下端与输卵管连通至生殖孔。催产后卵粒游离于卵袋中,处于头高尾低的体位状态时由于重力作用可自然排出体外。而鲟科鱼类的卵巢则无外膜包被,输卵管呈倒喇叭状开口于腹腔中部,经人工催产后,成熟鱼卵从卵巢上自然脱落并游离于腹腔中,再从腹腔中部的喇叭口进入输卵管。若按常规的方法活体采卵,难于通过重力作用将鱼卵排出体外。
我国在鲟鱼类的人工繁殖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借鉴前苏联等鲟鱼种类丰富、鲟鱼养殖业较发达国家的经验。鉴于鲟鱼类生殖系统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对于鲟鱼类人工繁殖均采用剖腹采卵的方式,其中美国的技术较为成熟,可使经剖腹采卵的匙吻鲟等小型鲟鱼经手术缝合伤口后部分存活。而其他国家经剖腹采卵后雌鲟均会死亡。中华鲟因其个体巨大,以前均采用剖腹采卵人工受精方式,产后雌鱼无法存活,这对濒危物种中华鲟资源的保护是及其不利的。
现有的技术主要有如下缺点:
(1)剖腹的方式进行人工采卵,该技术操作复杂落后,会对亲鱼的造成致命伤害。
(2)剖腹方式进行人工采卵,采卵时机完全依赖经验丰富技术人员的,对于一般技术人员较难把握,常常错过催产最佳时机而造成亲鱼的大量损失。
(3)雌鲟经剖腹采卵后,除少数小型鲟鱼能够通过手术缝合存活下来外,绝大部分产后雌鲟死亡,这对鲟鱼人工繁殖、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华鲟活体无创伤采卵技术,在保证中华鲟雌性亲鱼顺利产卵繁殖的同时,减少对雌性亲鲟的伤害并使其存活下来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华鲟活体无创伤采卵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中华鲟雌鱼产卵时,将催产池的水位控制在40~60cm;
(2)将中华鲟采卵床置于催产池内,用鲟鱼担架将中华鲟雌鱼转移到采卵床上,使中华鲟雌鱼腹面朝上,稍侧偏,以便于人工采卵;
(3)使中华鲟雌鱼的尾部位于采卵床斜面较高的一端,头部位于采卵床面斜面的较低的一端,形成尾高头低的姿势,头部浸入入水中,使口及鳃位于水面以下,并保证亲鱼的鳃能够活动自如,以确保在采卵过程中其能呼吸自如;
(4)通过辅助挤压使成熟鱼卵从输卵管的喇叭口进入输卵管,并使输卵管中的鱼卵继续向生殖孔移动;
(5)紧贴鱼体腹面近臀鳍处,上下来回挤压腹面,促使卵粒继续从输卵管向生殖孔方向移动并排出体外。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在保证经人工催产的成熟中华鲟雌鲟顺利产卵繁殖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产后雌鲟的存活,从而完全改变了以前“杀鱼取卵”的现状,对更加有效地保护濒临灭绝的中华鲟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世界现有27种鲟科鱼类中的其它种类,该发明为将使这些珍稀物种人工繁育保护方面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该采卵方法在2000~2008年野生中华鲟亲鱼的人工催产繁殖,以及2009年中华鲟全人工中华鲟亲鱼催产繁殖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中华鲟成熟雌鲟经人工催产并实施活体采卵后,其产后雌鲟的成活率达100%,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均获得了成功。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原理:
中华鲟成熟雌鱼经人工催产后,成熟鱼卵直接排入了体腔,通过人为控制中华鲟尾高头低的姿势,使游离于体腔的成熟鱼卵汇聚于体腔的近头一侧,而体腔近头侧的内脏器官较多,容纳游离卵粒的空间有限,因此,游离的成熟鱼卵主要集中于腹腔中部输卵管的喇叭口周围,通过合理的人工辅助挤压手段,可促使成熟鱼卵通过输卵管的喇叭口进入输卵管,并顺利地从生殖孔排出体外。
2、中华鲟采卵床的设计
中华鲟采卵床类似于长条桌,其材质可以为木质,也可以为钢铁,四条桌腿为两长两短,其中长腿高为60~80cm,短腿高20~30cm,桌面宽80~120cm,桌面长300~350cm,从而使采卵床采卵床面呈10~30°倾斜度,在采卵床面上加装铺上5~10cm厚的海绵,并用宽布带或透明胶固定在采卵床面上备用。
3、中华鲟活体采卵的体位控制及亲鱼保活增氧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46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蘑菇面条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控制网状网络节点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