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4664.X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汪敏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敏南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25/14;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虫啉 水分 散粒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制剂,具体是指含有吡虫啉的水分散粒剂。
背景技术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产品速效性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但是吡虫啉原药在目前使用中一般制成可溶性液剂、可湿性粉剂。由于可溶性液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可湿性粉剂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有效利用率低,持效期短等缺点。
水分散粒剂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农药新剂型,是当今农药制剂中综合性能较全面和较完善的产品,具有固体制剂(粒剂和可湿性粉剂)和液体制剂(悬浮剂等)的优点。专利文献1(200810101129.6)涉及一种吡虫啉的水分散粒剂,其组分中含有粘结剂,便于成形,但是由于粘结剂的粘合作用,造成产品分散效果差、药效难以很好的发挥,也存在产品在储存期稳定性差、易失效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不含粘结剂,分散效果佳、稳定性好的的水分散粒剂配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吡虫啉原药和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载体、稳定剂混合加工制成规则或不规则颗粒,吡虫啉的重量含量为30~80%。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分散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烷基萘 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钙和聚羧酸盐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这些分散剂均有一定的粘合作用,经试验研究证明,适量比例的分散剂与其他组分的合理组合完全可以发挥所需的粘合效果。
再者,所述润湿剂是烷基磷酸钠、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盐和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硫酸钠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崩解剂是膨润土、硫酸钠、硫酸铵、白炭黑和六偏磷酸钠中的任一种。
所述载体是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和淀粉中的任一种。
所述稳定剂是环氧氯丙烷、环氧亚麻油、苯基甘油醚、环氧化大豆油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稳定剂可以防止产品在储存期变质、失效。
上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可采用挤压造粒等成形方法,工艺简单可控;本发明的配方克服了原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存在的技术难题,贮藏运输方便;避免了粘结剂的使用,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药效提高20%以上,稳定剂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3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称取吡虫啉原药31%,润湿剂烷基磺酸钠3.0%,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6.0%,环氧化大豆油2.0%,崩解剂硫酸铵25%,载体高岭土33%,将其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得到母粉,将母粉与适量水混合均匀。,然后造粒,烘干,过筛得到约3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经检验有效成份含量30.8%,水分2.0%,筛分(通过75μm筛)98.5%,悬浮率95%,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性≤1min,加速热贮稳定性合格。在实施过程中用于防治十字科花蔬菜蚜虫,每亩用量1~2g,防治效果为80~95%。
实施例2
4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称取吡虫啉原药41%,润湿剂烷基磷酸钠4.0%,分散剂木质 素磺酸钠6.0%,崩解剂硫酸钠20%,环氧亚麻油1.0%,载体高岭土28%.将其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得到母粉,将母粉与适量水混合均匀。然后造粒,烘干,过筛得到约4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经检验有效成份含量40.3%,水分1.8%,筛分(通过75μm筛)98.0%,悬浮率90%,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性≤1min,加速热贮稳定性合格。在实施过程中用于防治十字科花蔬菜蚜虫,每亩用量1~2g,防治效果为85~93%。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敏南,未经汪敏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4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