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液氧环境中的照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4852.2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武力;曹剑中;冯辉;张海峰;董森;武登山;祝青;闫阿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3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液氧 环境 中的 照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可在液氧环境或液氮环境中正常工作的照明系统,该系统可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为-196℃~+60℃,最大工作压力为0.6Mpa。
背景技术
现有LED照明装置标称的最低温度最低为-40℃,其正常使用的最低极限温度一般在-60~-50℃,受限于此温度的主要原因是LED和电子元器件的最低使用温度要求,低于此温度后电子元器件的故障概率将大大提高,导致照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技术条件下,LED发光二极管和外围电路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温度无法产生质变以适应低温环境,而市场上也无相应配套的任何保温装置以达到低温环境工作的目的。
而液氧为浅蓝色液体,并具有强顺磁性,通常气压101.325kPa下密度1.141g/cm3,凝固点-222.65℃,沸点为-182.96℃。由于它的低温特性,液氧会使其接触的物质变得非常脆,现有照明系统除无法满足该环境的温度要求外,在产生震动时,也将直接导致照明系统结构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低温液氧环境中的照明系统,主要解决了现有照明系统结构无法在低温高压液氧环境中工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应用于液氧环境中的照明系统包括由LED发光二极管和外围电路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固定于内层保温装置中,内层保温装置包括内层透窗、内层壳体9和内层盖板,内层透窗和内层盖板固定设置于内层壳体两侧,内层透窗设置于靠近光学镜头一侧,内层盖板设置于靠近图像传感器一侧;所述内层盖板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传输线用的内层出线孔。
根据具体环境要求,若工作环境温度较低及压力较大时,需采用双层保温装置,这时将内层保温装置固定于外层保温装置中,外层保温装置包括外层透窗、外层壳体和外层盖板,外层透窗和外层盖板固定设置于外层壳体两侧,外层透窗设置于靠近内层透窗一侧,外层盖板设置于靠近内层盖板一侧;所述外层盖板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传输线用的外层出线孔。
内层保温装置与照明装置之间形成的腔体填充聚氨脂或抽真空。内层保温装置与外层保温装置之间形成的腔体填充聚氨脂。
内层壳体和内层盖板之间用铟丝进行密封,内层壳体和内层透窗之间用铟丝进行密封;外层壳体和外层盖板之间用铟丝进行密封,外层壳体和外层透窗之间用铟丝进行密封,该系统内所有接缝处均可用铟丝进行密封,以确保其保温性能。
外层透窗和外层盖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设置于外层壳体两侧,内层透窗和内层盖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设置于内层壳体两侧;照明装置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内层保温装置内。
外层壳体的螺纹连接用螺钉于外层壳体内外两侧接触部分均设置有聚四氟乙烯隔热密封圈;内层壳体的螺纹连接用螺钉于内层壳体内外两侧接触部分均设置有聚四氟乙烯隔热密封圈;照明装置靠近内层壳体一侧设置有螺纹孔,螺钉通过内层壳体和螺纹孔将照明装置固定于内层保温装置中,螺钉靠近螺纹孔一侧设置有线接触绝热机构,螺钉靠近内层壳体两侧设均置有聚四氟乙烯隔热密封圈。
内层盖板和外层盖板可直接选用密封插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照明系统将照明装置设置于采用聚氨脂发泡材料填充形成的双层绝热保温结构内部,有效地解决照明装置的耐低温问题,拓展了照明装置的使用环境温度,可于温度为-190~-170℃的极端低温高压环境下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照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纹连接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该应用于液体低温环境中的照明系统,包括由LED发光二极管11和外围电路电子元器件15组成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固定于内层保温装置中,内层保温装置包括内层透窗5、内层壳体9和内层盖板12,内层透窗5和内层盖板12固定设置于内层壳体9两侧,内层透窗5设置于靠近LED发光二极管11一侧,内层盖板12设置于靠近外围电路电子元器件15一侧;内层盖板12上设置有外围电路电子元器件15传输线用的内层出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4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塑料包覆的挠性电连接线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
- 下一篇:大功率LED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