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蜡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4979.4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闫乐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乐好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蜡机用供蜡机。
背景技术
目前,精密铸造行业中使用的射蜡机的供蜡系统为电阻丝加热方式,这种加热方式的供蜡系统存在易短路、易损坏的缺点,而且短路损坏后很难找出电阻丝断开处,维修难度很大,维修成本很高,一旦出现此现象,造成设备停产10天以上,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而且由于采用电加热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造成供蜡装置生产运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蜡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而且运行成本降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供蜡机,包括蒸汽发生装置、脱蜡炉、蜡水分离器、螺杆泵、输蜡管、蒸汽管、蜡保温桶、集水池,所述蒸汽发生炉分别与所述单向阀和球阀连接,用于输送蒸汽,所述单向阀另一端与所述脱蜡炉连接,用于将蜡模熔化成液态蜡水混合物,所述脱蜡炉通过球阀与所述蜡水分离器连接,用于将液态蜡水混合物进行蜡水分离,所述蜡水分离器与所述螺杆泵连接,用于将分离出来的液态蜡进入所述螺杆泵,所述螺杆泵、所述输蜡管与所述蜡保温桶依次连接,用于将液态蜡输送到所述蜡保温桶,所述蜡保温桶与射蜡机连接,向所述射蜡机供蜡,球阀与所述蒸汽管连接,所述蒸汽管紧贴在所述输蜡管外侧表面,用于对所述输蜡管中的液态蜡起保温作用,所述蜡水分离器与所述集水池连接,用于将分离出来的水收集到所述集水池,所述蒸汽管与所述集水池连接,用于将所述蒸汽管中循环后的水收集到所述集水池。
所述蒸汽管外侧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所述蒸汽管,用于保持所述蒸汽管温度,所述保温层由石棉层和铝箔构成。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
输蜡管由蒸汽管和保温层包裹着,保温层由石棉层和铝箔构成,其使用寿命也很长,且不易损坏。
2、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
输蜡管的加热方式是蒸汽加热,蒸汽管由2-6根紫铜管构成,蒸汽管外裹的保温层若损坏,设备可以不停产,迅速缠绕包裹好,维修很方便,成本又低。
3、运行成本低。
供蜡装置采用蒸汽加热方式,蒸汽来源于本装置中的蒸汽发生炉,因此,本装置生产运行的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供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供蜡机中蒸汽管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供蜡机包括蒸汽发生炉1、单向阀2、脱蜡炉3、第一球阀4、蜡水分离器5、集水池6、螺杆泵7、输蜡管8、蒸汽管9、第二球阀10、第一蜡保温桶11、第二蜡保温桶14和保温层15。
蒸汽发生炉分别与单向阀和第二球阀连接,单向阀又与脱蜡炉连接,脱蜡炉通过第一球阀与蜡水分离器连接,蜡水分离器、螺杆泵、输蜡管依次连接,输蜡管分别与第一蜡保温桶、第二蜡保温桶连接,第一蜡保温桶、第二蜡保温桶分别与单工位射蜡机、双工位射蜡机连接,第二球阀与蒸汽管连接,蒸汽管紧贴在输蜡管外侧表面,集水池分别与蜡水分离器和蒸汽管连接。
该供蜡机的具体工作流程为:蒸汽发生炉1产生的蒸汽通过单向阀2进入脱蜡炉3,将模壳中的蜡模熔化成液态蜡水混合物,液态蜡水混合物通过第一球阀4进入蜡水分离器5,进行蜡水分离。分离出的水进入集水器6,分离出的液态蜡,经螺杆泵7打入输蜡管8中,再进入单工位圆盘射蜡机12和双工位圆盘射蜡机13旁边的蜡保温桶11和14中,为单工位圆盘射蜡机12和双工位圆盘射蜡机13供蜡。
蒸汽发生炉1中的部分蒸汽通过第二球阀10,进入蒸汽管9,蒸汽管9紧贴在输蜡管8的的外侧表面上,同时蒸汽管9被保温层15紧紧包裹在里面,蒸汽管9中的蒸汽为输蜡管8中的液态蜡起保温作用,蒸汽管9中的蒸汽经过循环进入集水池6中。
其中保温层15可以由石棉层和铝箔构成,蒸汽管9包括2到6根紫铜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乐好,未经闫乐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4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材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整圆主轴承翻边工艺及其专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