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微生物菌剂保存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5379.X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周亮;周后珍;刘庆华;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肖国华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微生物 保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温保存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的微生物菌剂(即环境微生物菌剂)中活菌的方法,以达到长时间、低成本保存保持微生物菌剂中活菌数量与污染净化性能的目的,实现其商品化与工业化。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峻,各种污染治理工艺与方法纷纷涌现,其中生物处理方法是主流技术手段,近年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为目的而研发的微生物菌剂日趋增多,微生物菌剂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处理系统的启动时间与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对难降解有毒污染物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并提高处理系统的抗冲击性能。但由于环境微生物菌剂是活菌制剂,因此不易保存,活菌死亡快;而污染净化效果直接与菌剂中的活菌数及其活力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如何保证菌剂生产后保存中的活力是菌剂应用于污染治理的重要问题,菌剂中活菌的长时间高活力保存是目前该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现有微生物菌剂中活菌的保存技术,主要有冷藏保存技术、低温冷冻干燥保存技术、添加淀粉等干燥制粒保存、在菌液中加入DMSO(二甲基亚砜)保存、菌液中添加桔皮提取液等。冷藏保存与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存在成本高、技术设备要求复杂以及生产量小等不足,DMSO则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导致菌剂保存中活菌数低以及降解性能下降等问题。微生物菌剂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直接影响着它的成本和应用效果,成为其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目前,国内鲜有相关研究报道,在环境微生物菌剂保存方面,也仅有许榕、何文刚等以美国组织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465菌种为保存对象,采用桔皮提取液、添加玉米淀粉的方法保存该菌液,加速试验表明存放有效期达两年(许榕,邹江鹰.一种利用桔皮提取液保存活菌生物制剂中活菌的方法 [P].中国专利: 00117454.1,2009-09-29.何文刚,阮斌,邹凌修.一种利用玉米淀粉保存活菌生物制剂中活菌的方法[P].中国专利:02135000.0,2004-04-21.)。但这些保存方法仍是固体干燥保存技术的延续,并且仅用加速试验(成品在60℃、相对湿度≥75%条件下存放14天)来表征可保存两年,缺乏对菌液中活菌数与对污染物净化性能的长期考察。综上,由于微生物菌种室温下存在难以保存以及降解净化性能退化等问题,目前在环境微生物菌剂生产应用中尚缺乏高效经济可行的长效保存技术与方法。
因此,以污染净化效能与活菌数为衡量指标,依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与污染代谢途径等特征,有针对性的研发环境微生物菌剂长效保存技术成为污染生物处理技术研发的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环境微生物菌剂保存中活菌存活率低、污染降解净化性能下降快等问题,提供一种适应性好、成本低廉、保存效率高、工艺简单的环境微生物菌剂室温保存技术,以保障环境微生物菌剂产品在应用时具有较多的活菌并具有良好的活力与生存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菌剂保存剂主要由脱氧剂、抑制剂、保护剂等组成,技术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对发酵培养的环境微生物菌剂进行快速脱氧,使其快速进入休眠状态,并在加入抑制剂的情况下保证其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以及防止染菌,同时,添加菌种保护剂保护其降解性能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脱氧剂主要成分为C6H8O6(抗坏血酸)加CuSO4(硫酸铜)或Na2S2O4(硫代硫酸钠)加NaHCO3(碳酸氢钠),抑制剂为CuSO4(硫酸铜)或C7H5NaO2(苯甲酸钠)或菌种降解特征污染物(如苯酚、苯胺、甲醛等),保护剂为C3H8O3(甘油)。菌剂保存剂中有效成分根据菌剂特性按一定浓度添加至菌剂中,并置于室温保存。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环境微生物菌剂可于室温下得以保存,相对于冷藏保存、低温干燥保存而言,本保存方法经济高效,保存方式相对简便、容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
2、本菌剂保存方法具有广谱性,研究实践表明,保存配方对多类环境微生物菌剂(炼油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苯酚降解微生物菌剂、苯胺降解微生物菌剂等)均具有良好的保存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5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王肠道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果蔬专用防辐射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