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稠油热采井用套管及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5465.0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邹喜洋;周梦雄;方剑;李志卫;谢凯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2C38/60;C21C5/52;C21C7/00;C21C7/10;C21D1/25;F16L9/02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邹小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稠油热采井用 套管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无缝钢管的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稠油热采井用套管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稠油资源相当丰富,已探明有3000亿吨以上的储量,而可供开采的稀油资源仅剩下1700亿吨,稠油将是21世纪的重要能源。我国的胜利、辽河、新疆及中原油田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由于稠油粘度大,所以采油难度很大。稠油油藏一般采用热力开采,我国主要为蒸汽吞吐法,利用注入蒸汽的热量使稠油温度升高,易于流动,便于开采。开采过程中,套管被固定在井筒中处于约束状态,不能自由膨胀和收缩,在注入高温高压蒸汽阶段(350℃,20MPa),套管由于受热膨胀和受约束而承受很大的压应力。停注采油时,由于降温收缩松弛而承受很大的拉应力,套管反复承受高的拉-压应力而极易损坏,主要形式有变形、錯位、螺紋接頭泄漏、脫扣等,稠油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套损比率要远高于稀油开采过程中的套损率。根据各大稠油油田套损率调查结果表明,稠油热采井的套损率平均为30%以上,局部区块达到70%,列油田套管损坏率之首。因此,开发适合于稠油热采用的专用套管系列,从而降低目前稠油热采过程中套损率高的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稠油热采用的专用套管材料的高温特性(如热膨胀系数、高温强度、蠕变、蠕变稳定性、热应变疲劳等)和抗挤毁性能,以及螺纹的密封和连接性能研究,提供一种适合于稠油热采用的稠油热采井用套管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稠油热采井用套管,成分以质量%计,具体有:C:0.25~0.29、Si:0.17~0.32、Mn0.90~1.00、P:≤0.015、S:≤0.003、Cu:≤0.10、Mo:0.35~0.40、Cr:0.95~1.05、V:≤0.05、Ni:≤0.20、Al:0.015~0.040、Ti:0.010~0.025、B:0.0005~0.0012,其余部分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Sb、Bi、Pb、As、Sn、Pb、Sb、Bi、O、H,其中:Sb≤0.008%、Bi≤0.001%、Pb≤0.001%、As+Sn+Pb+Sb+Bi≤0.035%、O≤30ppm、H≤2ppm。
在上述成分中,C含量控制在0.25~0.29,目的是保证强度;Mn含量控制在0.90~1.00,起固溶强化作用,可提高钢的强度;添加适量Cr、Mo,起固溶强化、析出强化作用,保证高温回火强度,同时可提供淬透性;Al、Ti在冶炼过程中添加作脱氧剂,并可细化晶粒;B可提供淬透性。
本发明提供还提供了一种稠油热采井用套管的生产方法,它包括钢坯冶炼工艺流程和制管工艺流程,其具体生产方法如下:
A、钢坯冶炼工艺流程:
电炉冶炼+炉外精炼+真空脱气+弧形连铸。
钢坯冶炼配料:50%优质生铁+45%优质废钢+5%海绵铁。在冶炼过程添加适量铝丝、硅钙丝以及碳粉以去钢水中杂质及夹杂物变性,并进行真空脱气,在浇注时吹氩保护,提高钢的纯净度。
铝丝的添加量为2.5~3.0kg/t钢、硅钙丝的添加量为1.0~1.3kg/t钢、碳粉的添加量为0.3~0.4kg/t钢。
B、制管工艺流程:
钢管轧制工艺流程为:管坯锯切→上料→环形炉加热→锥形穿孔→吹氮喷硼砂→限动芯棒连轧→在线脱管→再加热炉加热→高压水除鳞→定减径→冷床冷却→切头尾、分段锯→矫直→吸灰→探伤→人工检验→称重→喷标→入库。
热处理和螺纹加工流程为:管料库→淬火加热→高压水除鳞→水淬火→回火加热→定径→冷却→矫直→冷却→清除氧化铁皮→管端内表面检查→管端探伤→管体探伤→人工外表面检查→水压试验→收集入库→管端螺纹加工→拧接接箍→通径→另一管端螺纹加工→上保护环→测长称重→喷印涂漆→检验→入库。
钢坯在环形炉加热分预热、加热、均热过程,总加热时间控制在150~180min,合理分配各段的时间,以防止加热不均及出现加热缺陷。其中:随炉温预热25~30min、850±50℃,加热110~130min、1260±20℃,均热15~20min。
轧管采用锥形辊穿孔、多机架纵轧方式,各工序合理分配变形量,有效地避免了裂纹等缺陷。
成品钢管进行调质热处理。淬火温度:920±10℃,保温时间40±5min,水淬;回火温度:600±5℃,保温时间64±5min。
本发明提供的稠油热采井用套管有如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5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