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陶瓷阴极液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5513.6 | 申请日: | 2010-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3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肖福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福常;陈醒琴 |
主分类号: | H01J1/14 | 分类号: | H01J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37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陶瓷 阴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陶瓷阴极液,尤指用于真空电子管、现象管、显示器以及高、低压气体放电灯中所使用的阴极液。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之前,公知的真空电子管、现象管、显示器以及高、低压气体放电灯等产品中所使用的阴极,都是使用难熔金属或在其金属基材上面涂敷金属氧化物制成。公知的这些阴极由于金属材料的放电逸出功很高,必须用较高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才能启动工作;在其金属基材上面涂敷金属氧化物的阴极(称氧化物阴极),因基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之热膨胀系数相差甚远引起其涂层溅射严重,使用时耗能高,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本发明之前真空电子管、现象管、显示器以及高、低压气体放电灯等中所使用的阴极因放电逸出功高,必须用较高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才能启动工作,且这些公知的阴极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特殊的制造工艺将纳米材料经经过除质、粉碎、合成、过滤等工艺制造的。其具有电子发射逸出功低,电子发射量大,使用寿命特别长的纳米陶瓷阴极。
具体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的具体方案及生产技术工艺如下:
一、配料制浆液:
(一)原材料的组成:
第一类材料(简称A,含量为85-90%):氧化钡、氧化锶、氧化钙、氧化镁;
第二类材料(简称B,含量为3-5%):锆酸钡、钛酸钡、铈酸钡;
第三类材料(简称C,含量为3-5%):氧化铪、氧化镧、氧化铽、氧化镝、氧化铒、氧化钬、氧化镱、氧化镥;
第四类材料(简称D,含量为3-5%):铝粉、铬粉(还原剂,逐渐迁移并还原氧化物,产生金属导电微粒);镍粉、锡粉、碳化硅粉(降低阴极电阻,提高涂层的电子发射率);
第五类材料(简称E,含量为1-5%):氧化钪。
(二)纳米粉料的制备:
1.将A、B、C三类原材料严格按照配方准确称料,放入玻璃烧杯中,适量加入纯水,再逐渐加入高纯硝酸搅拌使其全部溶解,在保证溶液的浓度为0.9-1.8mol/L的状态下静置2小时;
2.加入总物料量0.8-1.2%的硫化钡,加热致85℃恒温状态中搅拌1小时,然后静置24小时;
3.二次抽滤溶液除去固体物质并将溶液加热致85℃,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分散剂),并在高速搅拌状态中添加高纯碳酸氢铵与氯化铵组成的混合(沉淀剂)溶液。然后,在85℃恒温状态中静置24小时,沉淀溶液;
4.抽滤沉淀物并将沉淀物用去离子水喷洒洗净,然后,喷洒正丁醇进行表面修饰;
5.将以上物料放入二氧化锆陶瓷坩埚中,在足氧气氛中进行加热分解:第一段温度为650℃保温4小时,第二段温度为980℃保温2小时;
6.按照以上方法制造E类材料;
7.将以上A、B、C三种物料制成的材料称量,分为两份,一份为70%,另一份为30%;
8.在占70%的物料中加入按配方比例量的D类材料(简称XG-1),占30%的物料中加入E类材料(简称XG-2)。然后分别进行球磨混料,得两份含不同成分的干粉料。
(三)制备纳米粉浆掖:
首先,将以上两份物料分别放入球磨罐中,再加入少量1%的聚乙烯醇溶液,用玻璃棒搅拌,配制成糊状物。然后,启动球磨机,混合球磨30分钟之后静置8-12小时,使每个粉颗粒都被水完全浸润,制成预配液;然后,将该预配液再与适量3-5%的聚乙烯醇、乙二醛溶液混合,球磨均匀(操作时,使用纯水调整粘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陶瓷阴极液,是首先将阴极基材放入装有钡盐溶液的玻璃杯中加热浸泡之后,使用XG-1制成的浆液,在阴极上沉积第一层含金属微粒的涂敷层,然后再使用XG-2制成的浆液沉积第二层不含金属微粒但添加了纳米E的涂敷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纳米陶瓷阴极液产品,不但能满足器件大电流发射密度的要求,也完全符合阴极发射的特性;克服了原器件中金属阴极因逸出功高、易溅射、寿命短的缺点。本发明与之前的其它阴极材料相比,电子发射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也就是电光源产品的节电率提高,寿命延长。而且,本发明的启动电压降低,电光源产品的综合性能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福常;陈醒琴,未经肖福常;陈醒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5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