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6460.X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7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罗琳;张建波;汪旻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上 进行 催化 器储氧 能力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催化器入口处;
线性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催化器入口处;
后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催化器出口处;
空燃比检测仪,连接所述线性氧传感器,用于检测实时空燃比;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以达到预设空燃比;接收所述前氧传感器、后氧传感器、空燃比检测仪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所述前氧传感器和后氧传感器的浓稀转换时间、以及空燃比,计算所述催化器的储氧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前氧传感器和所述后氧传感器,以接收所述发动机、前氧传感器和后氧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主控单元;并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
主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空燃比检测仪的工作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工作数据以及预设规则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数据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空燃比检测仪,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对数据进行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以使空燃比达到第一预设值并维持第一预定时间后,排出所述催化器中的氧气;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以使空燃比达到第二预设值并维持第二预定时间;
记录子单元,用于记录所述前氧传感器的浓稀转换时间t1及所述后氧传感器的浓稀转换时间t2,以及所述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及空燃比;
催化器储氧能力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记录子单元记录的参数计算催化器储氧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器储氧能力计算子单元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催化器储氧能力:
OSC=((average Lambda-1)×(t2-t1)×airmass×0.23×1000)/3.6
其中OSC为催化器储氧能力;average Lambda为平均空燃比;t1为前氧传感器浓稀转换时间;t2为后氧传感器浓稀转换时间;airmass为充气效率。
6.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发动机的催化器入口处设置前氧传感器和线性氧传感器,并在所述催化器的出口处设置后氧传感器,并将所述线性氧传感器连接空燃比检测仪;
步骤2、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以达到预设空燃比;并根据所述前氧传感器与所述后氧传感器的检测值,获取所述催化器的浓稀转换时间及充气效率,并获取所述空燃比检测仪检测催化器的实时空燃比;
步骤3、根据所述前、后氧传感器的信号确定前、后氧传感器的浓稀转换时间、充气效率和空燃比计算所述催化器的储氧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以使空燃比达到第一预设值并维持第一预定时间后,排出所述催化器中的氧气;
步骤22、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以使空燃比达到第二预设值并维持第二预定时间;
步骤23、记录所述前氧传感器的浓稀转换时间t1及所述后氧传感器的浓稀转换时间t2,以及所述催化器的充气效率及空燃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台架上进行催化器储氧能力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催化器储氧能力:
OSC=((average Lambda-1)×(t2-t1)×airmass×0.23×1000)÷3.6
其中OSC为催化器储氧能力;average Lambda为平均空燃比;t1为前氧传感器浓稀转换时间;t2为后氧传感器浓稀转换时间;airmass为充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64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窝煤采暖炉
- 下一篇:一种改善电站输煤系统堵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