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在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7573.1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6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袁宁一;丁建宁;叶枫;王秀琴;王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205 | 分类号: | H01L21/205;H01L21/268;H01L3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量子 制备 方法 薄膜 太阳电池 中的 应用 | ||
1.一种纳米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PECVD方法生长非晶硅,采用飞秒激光双光束逐层扫描非晶硅,利用圆偏振飞秒激光双光束的干涉,晶化非晶硅薄膜,在非晶网络中形成纳米晶硅;采用的飞秒激光工艺参数是:波长400~800nm,脉冲宽度5~150fs,脉冲能量0.1~20μJ,重复频率2~100HZ。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层扫描是指:将非晶硅样品放在计算机控制的三维精密平移台上,先将两束偏振态为圆偏振的飞秒激光聚焦在非晶硅样品中某一点,该点位于非晶硅薄膜和玻璃衬底界面上方20~50nm处,然后利用平移台的移动,激光在这一点的深度位置上对样品进行平面扫描晶化;行移动间隔在50~100纳米;该层扫描结束后,样品台上移,平面移动的间隔在50~100纳米;平移台水平移动速率是0.1~10μm/s。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晶粒的大小分布在30~50nm范围,晶粒间距控制在20~40nm。
4.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硅量子点在薄膜太阳电池制备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硅量子点在薄膜太阳电池制备中的应用指:将所述纳米硅量子点薄膜作为薄膜太阳电池的I层或I层和N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75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院导诊系统及其导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终端媒体库的更新方法及终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