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方法、红外线输入装置以及图形用户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7628.9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程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宇航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威莱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检测 装置 方法 输入 以及 图形 用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方法、红外线输入装置以及图形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实现人机交互的输入设备主要有,鼠标、触摸屏、键盘以及触摸板等。
鼠标器又称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鼠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
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
而触摸板,主要是利用触摸板下面的一个特殊集成电路板会不停地测量和报告出触摸的轨迹,从而探知手指的动作和位置。
上述的这些输入装置,并不是很便利。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需要一种更加灵活和方便的输入装置,实现人机交互。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线检测设备,可以方便的输入字符,包括:
图像获取设备,用于按照一定的频率拍摄红外线光源的图像;
红外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线光源发射的红外信号,并从接收的红外信号中解析状态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红外线接收模块解析的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图像获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拍摄的红外线光源的图像,解析所述红外线光源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运动轨迹输出字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线输入装置,包括:
控制芯片、红外灯以及至少一个按键;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至少一个按键中一个按键按下时,将预设的状态信息调到红外信号中,并通过所述红外灯发射所述红外信号。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红外线检测方法,包括:
按照一定的频率拍摄红外线光源的图像;
接收所述红外线光源的发射的红外信号,并从接收的红外线信号中解析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以及在一段时间内所述红外线光源拍摄的图像,解析所述红外线光源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运动轨迹输出字符。
上述的装置、方法,可以利用红外线较为方便的输入字符,且成本较低,应用场景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图3为另一实施例红外线输入装置的应用场景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红外线光源的输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想光源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能够被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字符可以包括一般键盘上的所有按键能够输出的字符,例如,控制字符、英语字母、数字、汉字、偏旁部首、日语字符等;其中,控制字符又可以包括:上下左右的移动符号、删除符号、回车符号等。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提供了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设备201,用于按照频率f1拍摄红外线光源的图像。
红外线接收模块202,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线光源发射的红外信号,并从接收的红外信号中解析状态信息。
图像获取设备201、红外线接收模块202分别与解析模块相连,将获取的数据输入到解析模块以供解析模块解析。
解析模块203,用于当红外线接收模块202解析到预设的第一状态信息时,根据该图像获取设备201在一段时间内拍摄的红外线光源的图像,解析该红外线光源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运动轨迹输出字符。
其中,红外线光源,可以是一个点光源,而该红外线光源输出的红外信号中,包含了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表示输入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宇航,未经程宇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7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