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突发生物事件现场危害评估模拟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88429.X 申请日: 2010-05-24
公开(公告)号: CN101894353A 公开(公告)日: 2010-11-24
发明(设计)人: 曹务春;方立群;徐友富;龚建华;史套兴;李亚品;郭亮;杨红;张金津;周洁萍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6Q50/00 分类号: G06Q50/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徐宁;关畅
地址: 10007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突发 生物 事件 现场 危害 评估 模拟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评估模拟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突发生物事件现场危害评估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9·11”之后的炭疽邮件恐怖事件以来,恐怖袭击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美国也加紧了生物安全早期判断与应急处置系统的开发与研制。目前美国至少有5种生物安全系统在政府资助下进行研究,一种是轻型流行病学高级识别与应急系统(Lightweight Epidemiology Advanced Dete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LEADERS)。另一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实时人群健康监测器(Real TimePopulation Health Detector,RPHD),该系统可将一定时期内不同病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当出现异常变化时,与一般人群发病和相关卫生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疾病流行或受到生物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进行推测。Sandia国家实验室、国家安全与军控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发了快速综合征确定系统(Rapid Syndrome ValidationProject,RSVP),基于网络病例报告制度,当新病例满足自发或人为疾病的6个症状中任何一个时,医生就可以进行报告,以进行预警;该系统还建立了疾病流行和暴发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提供详细的卫生情况介绍,输入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年龄范围与邮政编码等通过点击一系列表示症状的图标,就可以得到一个依据当地情况的病例最佳预测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还研制了生物监测、分析、反馈、评估与反应系统(Bio-Surveillance Analysis,Feedback,Evaluation,and Response,B-SAFER),向RVSP中加入非传统的数据来源,例如打往护理热线、急诊室和毒物中心的电话等,这样监测和判断就可以提前数天到数周。其它正在开发的系统包括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中心的实时疫情监测系统(Real-time Outbreak DetectionSystem,ROD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制的流行病早期报告电子监测系统(ElectronicSurveillance System for the Early Notification of Community Based Epidemics,ESSENCE II)。

我国国内对于上述系统的研制仅能得到定性的描述,总体水平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曾对卫生学和一般传染病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可以基本满足防疫防护的要求。但这些研究在生物危害评估方面应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危害事件发生后对危害进行评估的应用要求。我国目前对于生物危害事件的性质判断和对疫情的分析,以及对于生物危害事件影响的范围、人口等的评估主要还是依靠相关专家、依靠经验,还没有一种可以利用的生物危害评估系统可以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视化,携带方便,易于操作,并能为防疫人员提供准确的生物危害信息的突发生物事件现场危害评估模拟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突发生物事件现场危害评估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危害现场的生物危害数据;一危害初步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接收模块输入的生物危害数据,计算出病原微生物的最大危害纵深、危害宽度和危害面积;一GPS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危害初步评估模块输入的最大危害纵深、危害宽度和危害面积,在全国行政区划图上定位出病原微生物地理污染区域;一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有全国的栅格人口数据;一危害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GPS模块输入的病原微生物地理污染区域,从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中调取出所述病原微生物地理污染区域内的栅格人口数据,并计算出所述病原微生物地理污染区域内受感染和感染后发病、死亡的人数;一危害显示模块,将所述GPS模块定位出的病原微生物地理污染区域、以及所述危害计算模块计算出的病原微生物地理污染区域内受感染和发病、死亡人数在全国行政区划图上进行显示。

所述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危害现场的生物危害数据包括现场气溶胶的施放方式、地形、降水、免疫接种情况、预防情况、现场大气条件和风速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病原微生物包括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土拉热弗朗西斯菌、布鲁氏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危害初步评估模块计算出t时刻点源或线源施放下病原微生物的最大危害纵深的表达式为:

L(t)=v·t·u·w·q+r

t时刻点源施放下病原微生物的最大危害宽度的表达式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8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