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膜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9812.7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侯惠民;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31/4196;A61K47/38;A61K47/36;A61K47/34;A61K47/32;A61P2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魏秀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甲酸 利扎曲普坦膜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制剂。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10%,在我国的发病率为4.2~14.6%,女性发病率(18%)高于男性(6%)。
目前临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包括:止痛药(如散利痛)、麦角胺类制剂(如美西麦角,双氢麦角,麦角胺)及5-HT1B/1D受体激动剂(曲坦类药物)等。止痛药及麦角胺类制剂为老药,虽可缓解偏头痛的症状,但两类药均具较严重的副作用,且专一性不强。
曲坦类药物是新一代治疗偏头痛的药物,1991年2月第一个曲坦类偏头痛治疗药舒马曲坦(sumatriptan)上市,该药选择性激动5-HT1B/1D受体,因其专一性强,疗效明确,已成为偏头痛急性发作时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服用以往抗偏头痛药物无效及不能使用的患者,均可使用曲坦类药物进行治疗。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rizatriptan benzoate,Maxalt)是一种用于有/无先兆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药物,为第二代曲坦类抗偏头痛药物。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对人5-HT1B和5-HT1D具有高度亲和力,对其他5-HT1和5-HT7受体亲和力较低,对5-HT2、5-HT3、肾上腺素、DA、组胺、胆碱或BZ受体无明显活性。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激动偏头痛发作时扩张的脑外、颅内血管以及三叉神经末梢上的5-HT1B/1D,导致颅内血管收缩,抑制三叉神经疼痛通路中神经肽的释放和传递,而发挥其治疗偏头痛作用。对脑膜中动脉血管收缩力强,而对冠状动脉的收缩作用弱,与舒马曲坦相比较作用更强,选择性更高,副作用明显减少。
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品种有片剂(规格5mg和10mg)和口崩片(规格5mg和10mg)。国内上市的有片剂(规格5mg)和胶囊(规格5mg);申报临床的品种有分散片、颗粒、咀嚼片和口崩片等。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总希望在第一时刻得到治疗;而且据报道,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的生物利用度仅为45%,因而急需一种快速起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膜剂,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所述的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膜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1~40%
高分子成膜材料 40~98%
增塑剂 0~20%
钛白粉 0~3%
矫味剂 1~30%
上述组分含量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高分子成膜材料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酸钠、聚氧乙烯(PEO)、白芨胶、玉米淀粉或卡拉胶中的一种以上;优选HPMC、PVA或PEO。
所述增塑剂包括PEG、丙三醇或吐温80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矫味剂包括甜味剂、酸味剂、芳香剂、树胶高分子材料、卵磷脂、脑磷脂或磷脂酸等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甜味剂如蔗糖、木糖醇、叶甘素、甘草酯苷、甜叶菊苷、糖精钠、阿斯巴坦、安赛蜜或甜蜜素等;
所述酸味剂如柠檬酸、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或甘氨酸等;
所述芳香剂如桉树油、甜橙油、薄荷油、薄荷素油、L-薄荷醇或香兰素等;
所述树胶高分子材料如黄原胶、瓜尔胶、西黄蓍胶、盖它胶、槐豆胶、阿拉伯树胶等;
优选的还包括其它辅料,所述其它辅料包括色素、抗氧剂或防腐剂等中的一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的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膜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1~40%
高分子成膜材料 40~98%
增塑剂 0~20%
钛白粉 0~3%
矫味剂 1~30%
其它辅料 0~1%
上述组分含量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优选的,所述的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膜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5~30%
高分子成膜材料 46~90%
增塑剂 0~15%
钛白粉 0~2%
矫味剂 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9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紫外线老化的室内测试方法
- 下一篇:南瓜蛋白在制备治疗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