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捕鲫鱼的捕鱼笼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9819.9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孝顺 |
主分类号: | A01K69/10 | 分类号: | A01K6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鲫鱼 捕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鱼笼,特别是一种专捕鲫鱼的捕鱼笼,属于捕鱼笼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江、河、湖、水库、大沟、池塘、养鱼塘等水面捕鲫鱼时,一般都是使用粘网、挂网、三层网、吊网、抬网、提网、旋网等捕捞,在大水面采用上述捕鱼工具捕鱼时,由于上述水域中的底部河床自然情况复杂,沟、坑,乱石、芦苇、杂草、木桩等较多,鲫鱼类非常喜欢生活在此类复杂的地形中,使用上述网具捕捞,很难捕到很多的鲫鱼,且造成网具损坏严重,人员劳动强度大,捕获量低,捕捞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捕鱼效果好,捕获量高,劳动强度小,网具不易损坏的一种专捕鲫鱼的捕鱼笼,克服现有传统网具由于水域中障碍物多,网具损坏严重,以及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捕获量少,捕鱼效果差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专捕鲫鱼的捕鱼笼,它是由捕鱼笼有一笼体架,笼体架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诱饵袋,笼体架外包裹有网片形成笼体,笼体的二端有进鱼口,进鱼口内凹形成倒须,在笼体架侧壁的网片上设有一取鱼口;笼体架上有二个支撑杆与三个钢筋网圈连接,并将三个钢筋网圈均匀分布形成笼体架,笼体架外包裹网片后形成的笼体为圆筒状;倒须的端部有牵绳,牵绳与支撑杆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捕鲫鱼的笼中放入鲫鱼最喜欢吃的诱饵,笼具下水后,诱饵袋中的诱饵会逐渐散开,散发出强烈的腥香味,并迅速扩散到很远的水域中,使鲫鱼闻到浓厚的诱饵后迅速游来,快速通过进鱼口钻入笼中抢食诱饵,被诱入笼中的鲫鱼就再也不能从笼中出去了,因为进鱼口前大后小,取鱼时,将笼具提出水面,直接从取鱼口即可取鱼,劳动强度低,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该捕鱼笼具结构简单,造价低,在复杂水域捕鱼效果好,能够满足各种复杂水域的捕捞,克服了现有传统网具由于水域中障碍物多,网具损坏严重,以及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捕获量少,捕鱼效果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中所示:1、钢筋网圈;2、网片;3、牵绳;4、支撑杆;5、软质倒须;6、取鱼口;7、诱饵袋;8、笼体架;9、进鱼口。
具体实施方式
捕鱼笼有一笼体架(8),笼体架(8)的中间部位设有一诱饵袋(7),笼体架(8)外包裹有网片(2)形成笼体,笼体的二端有进鱼口(9),进鱼口(9)内凹形成倒须(5),在笼体架(8)侧壁的网片(2)上设有一取鱼口(6);笼体架(8)上有二个支撑杆(4)与三个钢筋网圈(1)连接,并将三个钢筋网圈(1)均匀分布形成笼体架(8),笼体架(8)外包裹网片(2)后形成的笼体为圆筒状;倒须(5)的端部有牵绳(3),牵绳(3)与支撑杆(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孝顺,未经吴孝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98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