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余热循环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0746.5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耕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耕田 |
主分类号: | F24J3/00 | 分类号: | F24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52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循环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回收方法,尤其是一种余热循环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现有的余热锅炉只能回收一次余热,余热经锅炉回收后,无论余热的温度剩余多高,均被排放到空间,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对需要冷却降温的物质,还需要不断的补充低温冷却介质以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而不断补充的低温介质又会消耗大量的余热,而经一次回收后排放的介质又带走了大量的余热,因此余热的回收率很低。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循环回收方法,能够对余热进行循环回收,尤其对于需要降温冷却的物质的余热回收率更高,最终的排放温度接近于环境温度,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特征在于:由余热锅炉(1)、排风管道(2、4)、引风机(3)、分流阀(5、6)、进风阀(7)、热源容器(8)组成。热源容器(8)的排风口通过管道(7)和余热锅炉(1)的进风口连接,余热锅炉(1)的排风口通过管道(2)和引风机(3)连接,引风机(3)的排风管道(4)和热源容器(8)的进风口连接,分流阀(5、6)设在管道(4)上,用以切换循环回收还是排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最大限度的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循环回收流程图
实施例:附图所示的循环回收流程,由余热锅炉(1)、排风管道(2、4)、引风机(3)、分流阀(5、6)、进风阀(7)、热源容器(8)组成。热源容器(8)的排风口通过管道(7)和余热锅炉(1)的进风口连接,余热锅炉(1)的排风口通过管道(2)和引风机(3)连接,引风机(3)的排风管道(4)和热源容器(8)的进风口连接,依此构成循环回收,分流阀(5、6)设在管道(4)上,用以切换循环还回收还是排放。高温余热气体进入锅炉经过一次余热回收后得到降温,再经引风机把降温后的气体送到热源容器,替代低温介质对需要降温的物质进行吸热降温,如此进行余热的循环回收,虽然降温冷却的速度放缓,但余热能够得到充分的回收,直到余热温度低于锅炉温度时才通过分类阀切换成排放,如果使用申请人发明的多级余热回收锅炉,其最终排放温度可以接近环境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耕田,未经陈耕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0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