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绿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1148.X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5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薛强;蔡光华;张子新;李先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9/20;A01G25/02;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绿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绿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态绿化装置。特别适用于隧道等构筑物的内顶部绿化。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构筑物的日益增多,可供城市绿化的地方也随之压缩的越来越少。城市特别是地下构筑物等绿化面积的降低,必然带来一系列如空气质量和缺乏生机等不良影响,缺乏绿化使得使用环境更显不适。为此,人们一直寻求方法提高使用空间的绿化面积。
到目前为止,现有文献中公开了大量的如建筑物墙面、屋面绿化方法及装置等技术方案,均提出了利用建筑物外墙面和屋面来达到增加城市环境绿化面积的目的。然而,上述的技术方案用于构筑物特别是地下隧道等内顶部均存在较大缺陷:(1)已发明的技术方案较适用于墙面和屋面等平面,对于构筑物内的顶面特别是曲面从构造上较难实现;(2)难以对植物进行日常的供水施肥和杀虫等工作;(3)植物在缺乏太阳光照的地方难以生长;(4)植物的根部容易侵蚀构筑物的结构体而影响构筑物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适用于构筑物内顶部的一种生态绿化装置,且设计巧妙,结构简单,能够自动供给植物生长的养分,并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法案为:生态绿化装置由连接板、基质盒体、植物生长层、营养供给装置、植物生长光照装置构成,基质盒体的外表面设有网状格,以便于植物的攀缘,基质盒体上边缘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连接杆,连接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上方,连接板上设有固定孔,连接板为平板或曲面板,当连接板为曲面板时,连接板底部直接与基质盒体的上边缘的一侧密封连接,连接板顶部和两侧部连接在连接杆上。基质盒体内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面为植物生长层,营养供给装置由分流管、滴灌管、控制阀、电磁继电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构成,其中分流管一端并接于总供水管上,另一端与滴灌管相连接,滴灌管位于植物生长层的上方,在总供水管和分流管之间装有控制阀,控制阀连接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置于植物生长层中,植物生长光照装置由植物生长灯、植物灯防护罩和眩光隔离层构成,植物生长灯安装在连接板的下方且置于基质盒体的外侧。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生态绿化装置提供了在缺乏阳光和水分环境下的植物生长的结构环境,提供了植物生长的营养供给装置和植物光照装置,营养供给装置中配设有智能型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当生长期间内的温度或湿度超出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或湿度范围的时候,便能将信息传至电磁继电器进行自动控制分流管上的控制阀,从而实现了营养液供给和管理维护的高效性;此外,基质盒体的内底面铺设有防水层,对隧道的防护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该生态绿化装置的侧部设有植物生长光照装置,攀援植物可向着光的方向生长,解决了在缺乏阳光区域的绿化难问题,该生态绿化装置的盒体表面是网状形式,尤其更有利于攀缘类植物的攀爬,该生态绿化装置实现了在构筑物内顶部绿化的目的;同时在光照装置的下面配有眩光隔离层,避免植物生长灯对人眼的刺激;绿化装置内的营养基质可用了土壤、植物腐殖质、污泥等,营养基质获取较为容易,植物腐殖质和污泥也实现了废物资源化;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生态绿化装置,具有质量轻,可适宜于隧道、地铁、地下广场等大型构筑物内顶部,植物可在缺乏阳光的条件下生长,能够吸收构筑物内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含量的同时还能起到制尘、降噪、降温及绿化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生态绿化装置剖面图;
其中图的标记为:
1.连接板 2.基质盒体 3.防水层 4.网状格
5.植物生长层 6.网状连接板 7.连接杆 8.固定孔
9.分流管 10.滴灌管 11.控制阀 12.电磁继电器
13.湿度传感器 14.温度传感器 15.植物生长灯
16.植物灯防护罩 17.眩光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法案为:生态绿化装置由连接板1、基质盒体2、植物生长层5、营养供给装置、植物生长光照装置构成,基质盒体2的外表面设有网状格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