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式汽车电子油门踏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1196.9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5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江;吴建江;朱新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1/10 | 分类号: | F02D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6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汽车 电子 油门 踏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式汽车电子油门踏板。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下,人们对汽车在能源使用和控制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拉线式油门踏板电子由拉线驱动,在使用中,燃油的燃烧充分性不能得到完美的配比,导致的油量消耗大,尾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怠速位置过高;特别是在恶例的气候环境中,会造成拉线卡死或滑脱的情况出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拉线式油门踏板的控制响应速度是最高的。
传统拉线油门是通过钢丝一端与油门踏板相连另一端与节气门相连,它的传输比例是1∶1的,也就是说我们用脚踩多少,节气门的打开角度就是多少,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节气阀并不应该打开这么大的角度,所以此时节气阀打开的角度并不一定是最科学的,这种方式虽然很直接但它的控制精度很差。而电子油门它是通过电缆或线束来控制节气门的开度,从表面看是用电缆取代了传统的油门拉线但实质上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变连接方式,而是能对整个车辆的动力输出实现自动控制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控制燃油量和进气量,保证燃油的燃烧充分的接触式汽车电子油门踏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接触式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其特征在于,该油门踏板包括踏板臂、轴、弹簧体、弹簧基座、基座、柔性电阻片、指尖式电刷、接线端子、强制降档装置及连接器,所述的踏板臂与基座经轴连接,所述的弹簧体的上端连接踏板臂,下部设在弹簧基座内,该弹簧基座设在基座底部的一侧,所述的柔性电阻片设在基座前部,所述的指尖式电刷经电刷固定座与所述的柔性电阻片连接,所述的接线端子经固定夹固接在所述的柔性电阻片上,所述的强制降档装置设在基座侧面的固定夹的后侧,所述的连接器设在基座的前部。
所述的轴的两侧套设轴套。
所述的弹簧体由内弹簧及外弹簧构成,所述的内弹簧及外弹簧为同心设置,内弹簧设在外弹簧的内部。
所述的基座两侧外部设置侧盖,该侧盖与基座为灌胶熔接连接或超声波熔接连接。
所述的指尖式电刷与电刷固定座为超声波焊接连接或高温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指尖式电刷和柔性电阻片接触式方式来提供一个成比例的电信号,通过固定夹夹紧方式将柔性电阻片和接线端子固位并连接,将信号导出并提供至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将驾驶员的踩踏的踏板控制位置如实按比例反映给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从而来控制燃油量和进气量,保证燃油的燃烧充分,达到对尾气高标准控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中1为踏板臂、2为弹簧基座、3为外弹簧、4为内弹簧、5为轴、6为轴套、7为基座、8为柔性电阻片、9为固定夹、10为接线端子、11为连接器、12为侧盖、13为强制降档装置、14为指尖式电刷、15为电刷固定座、16为底座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接触式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其结构如图1~3所示,该油门踏板包括踏板臂1、弹簧基座2、外弹簧3、内弹簧4、轴5、轴套6、基座7、柔性电阻片8、固定夹9、接线端子10、连接器11、侧盖12、强制降档装置13、指尖式电刷14、电刷固定座15及底座轴套16,踏板臂1与基座7经轴5连接,轴5的两侧套设轴套6,弹簧体由内弹簧3及外弹簧4构成,内弹簧3及外弹簧4为同心设置,内弹簧3设在外弹簧4的内部,弹簧体的上端连接踏板臂1,下部设在弹簧基座2内,该弹簧基座2设在基座7的底部的一侧,柔性电阻片8设在基座7的前部,指尖式电刷14经电刷固定座15与柔性电阻片8连接,该指尖式电刷14与电刷固定座15为超声波焊接连接或高温焊接连接。接线端子10经固定夹9固接在柔性电阻片8上,KD装置13设在基座7侧面的固定夹9的后侧,连接器10设在基座7的前部。基座7的两侧外部设置侧盖12,该侧盖12与基座7为灌胶熔接连接或超声波熔接连接,基座7经底座轴套16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1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杂地形长距离铁精矿输送管道多级脱磁系统
- 下一篇:塑料封头整体成型方法